注釋(第2/2頁)

36 《天兄聖旨》卷一,1、2、8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4、9頁。

37 《天兄聖旨》卷一,9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10頁。

38 《天兄聖旨》卷一,6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7—8頁;維勒《抵抗》,82—83頁中認為,這是象征婦女擁有權力和財富的典型代表。

39 《天兄聖旨》卷一,7—8、9b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8—11頁;1992年夏,筆者在桂林會見了鐘文典,言及客家方言;夏春濤在《太平天國宗教》第34頁就當地的宗教語言問題討論了血緣關系的重要性。

40 維勒在《抵抗》中,詳細地討論了這種混雜的情況——特別參見56頁言及金田地區隨時可能發生的情況;84頁為金田地區最後的集結,所有事例均見《天兄聖旨》卷一,3、10、12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5、11、13頁,但在此文獻中,對同一事件的兩種描述卻不盡相同,如村落的名稱“思旺”與“施旺”,其確切位置,見郭毅生《地圖》,24頁。

41 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45頁。

42 《天兄聖旨》卷一,2、5頁,先是天兄基督描繪了一番,接著是蕭朝貴。

43 《天兄聖旨》卷一,3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5頁。

44 《天兄聖旨》卷一,5頁,“手指……於我看”。

45 《創世記》第32章,24節;《天兄聖旨》卷一,5b頁。“鋼手橋”一詞是1992年鐘文典解釋給我的,指的是客家人角鬥手力的一種方式。

46 庫奇(Kutcher)《死亡和喪葬》(Death and Mourning);孔飛力《叫魂》,58—59、102—103頁。“三年”的哀悼期,通常被詮釋為二十七個月。

47 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4頁;簡又文《太平天國革命運動》,4頁;王慶成《天父天兄聖旨》,192頁。洪秀全之子生於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九(1849年11月23日),是在洪秀全回到官祿的九個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