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的包袱

蘭嶼是台灣最大的高山離島,島民為達悟人,由菲律賓巴丹島移民至此已有數千年,兩島居民語言至今仍能相通。島名的達悟語有“人之島”之意,漢人以閩南語音譯為紅頭嶼;因盛產蝴蝶蘭,1947年正式改名為蘭嶼。族人慣於春夏兩季以自制拼板舟出海捕飛魚,故蘭嶼也有“飛魚的故鄉”之稱。

達悟人是台灣少數民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本性單純善良、與世無爭,卻因外來文明的入侵而遭受很大影響。我的拍照熱情一到當地便會立刻降溫,因為一些島民見人舉起相機便伸手要錢。據說這是早年民族調查學者為了研究方便,以酬勞換取配合而讓他們養成的習慣。我倒不是怕花錢,而是不願意讓創作變成買賣。

1982年,台灣電力公司在蘭嶼建造核能廢料貯存場,每年賦予數千萬元回饋金。民識漸開後,族人於1996年發起激烈抗爭,廢料自此停運並封場,但近年來貯存桶的銹蝕程度已引起社會大眾的密切關注。

那天,我在三十七公裏長的環島公路行走,途經紅頭村外,遇到了這位扛著一袋芋頭的婦人。在田裏幹了一天活的她,神情顯得相當疲累,收獲成了沉重的包袱,整個情景仿佛是達悟人現況的寫照。我連忙捕捉畫面,她卻毫無索取酬勞的意思。

透過相機鏡頭,只見婦人一臉肅然,深深地盯我一眼後便將目光移開,仿佛是在譴責我以及一切外來的侵入。

台東縣蘭嶼鄉,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