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的滄海桑田

夕陽西下,我行經蘆洲,看到這位剛下班的摩托車騎士從後座取出一張小漁網,準備試試手氣。他原非漁夫,而是農人;這片水域本來也不是湖泊,而是淹水不退的畝畝良田。

拍照當時,我就站在那汪水中的一條路上。路面雖窄,摩托車騎士卻川流不息,往來周圍工廠的大卡車也絡繹不絕。換句話說,我的身後雖然車聲轟隆,面前卻是寧靜、浪漫得出奇,轉個身就是天淵之別。

古時候的蘆洲是鄰近淡水河畔的一片低平沙洲,河岸兩旁蘆葦叢生。據說蘆花盛開時,花絮紛飛;夜晚月上樹梢,蘆花泛著淡黃月色,微風吹拂,猶如浪花飛舞,美不勝收。

由於那片良田地勢低、近河口,每當豪雨成災就會首當其沖。專家們將淡水河道的一處瓶頸炸寬,以改善淤滯;流水量大大提高後,海水倒灌卻也益發嚴重,鄰近地區達八百五十公頃的土地全浸在了水裏。世代務農的莊稼漢不得不改行,大部分村民也因而移居,留下來的人便以捕魚為生。沼澤中的魚類、藻類迅速繁殖,引來大批水鳥棲息,一個新的生態環境儼然成形,成為台灣北部最熱門的賞鳥區。

時隔三十年,我卻再也找不到當初站的那個位置了。海水倒灌的痼疾被二重疏洪道治愈後,沼澤被填上了土,成為商家林立的鬧市。曾是桑田的那片滄海,搖身一變又成了鋼筋水泥的叢林。曾為農夫、漁家的居民與大自然的親密關系不再;成為白領階層的他們,唯一的勞動僅存在於指尖與計算機鍵盤之間。

台北縣蘆洲鄉,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