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的清香

在《漢聲》雜志工作期間,我對民間文化著了迷,藺草編的名片夾、香煙盒、筆筒都讓我愛不釋手,有一度還試著找工匠幫我編制一只相機包,可惜沒能成功。

盡管如此熟悉藺草產品,在見識到收割藺草的辛苦時,我還是被嚇到了。去高雄縣岡山鎮本是為了拍攝“籮筐會”,會碰上采收藺草純屬意外。籮筐會是農家用品的大趕集,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每年固定在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八月十四日(中秋節前夕)和九月十五日(義民爺生日)這三天舉行。

市集當天盛況空前,不只高雄縣的十多個鄉鎮,就連台東、雲林、嘉義、台南的農民也專程趕來湊熱鬧,進出籮筐會的人龍長得望不到盡頭。途經市集附近的河灘地時,只見一對夫妻在空曠的田中工作。烈日當空,兩頂小小的布棚根本無法遮陰,無處閃躲的處境十分令人同情。然而,在踩進藺草田後,我才真正明白他們的工作場所有多難熬。

割下的藺草一把把平躺著,一經久曬便被蒸出難聞的怪味。草下濕地泥濘,移動位置時要特別小心,否則隨時都可能陷在泥坑裏。周遭的喧囂之聲不絕於耳,這對夫妻卻始終專注於手頭的工作,仿佛這一切與他們全然無關,就連我的幹擾也不例外。

從那天起,我對藺草的珍惜又多了幾分。藺草制品越用光澤越潤、手感越柔,湊近鼻子還可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仿佛可以跟我對話,讓我看到了物命的歲月、農人的風霜。

高雄縣岡山鎮,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