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好色的洪承疇(第4/10頁)

洪承疇在午後昏暗的光線中,靜靜地沉思著,這也使他想起多年前,他曾在吳三桂的家中做客,遇見了曾經名震金陵的名妓陳圓圓。那時,陳圓圓正是吳三桂最為寵愛的妾。在和吳三桂飲酒時,陳圓圓為他們彈琴和吹簫。洪承疇至今還記得,他在美妙的琴聲中不停地飲酒,昏暗的燭光使他顯得醉意朦朧,虛掩的眼睛停留在燭光映照的陳圓圓身上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即使吳三桂不停地勸他飲酒,他也沒回過頭來。

洪承疇至今也沒搞明白,他那天是否真的醉了,還是被燭光中陳圓圓美麗的身影所陶醉。他對吳三桂顯得有些漫不經心。他答非所問地說:“將軍真是艷福不淺,能得如此美女,真是前世修了好緣,如我能有此福份,就是不當此官,也心甘情願!”

洪承疇自從那次見到陳圓圓後,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女存在。後來他聽說,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擄去,不禁嘆息紅顏薄命。降清後,他當了清廷的大臣,忙於幫助多鐸平定南方義軍,此事便漸漸淡忘。只是後來傳說,李自成兵敗離開京城後,陳圓圓出家當了尼姑。

不過,現在洪承疇覺得,陳圓圓的一生雖可嘆息,但已是昨日黃花。他不覺又一次長嘆起來。

在那個接近黃昏的下午,洪承疇在山清水秀的半塘呆著不想挪動,想看遙遠而不著邊際的心思。在這等年齡,還對艷事充滿好奇和熱情,他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手下參將阿司鎮向他走來時,他還沉浸在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中。

“大人,天已黑下來了。”阿司鎮接著說道:“是直接回蘇州,還是就在此地找戶人家安歇,明天再走?”

洪承疇從一片茫然中醒過來。看了看阿司鎮,又看了看從玉帶橋上吹過來的河風,說道:“還是回去吧,直接回蘇州。”

洪承疇坐在八擡大轎中,享受著上下顛簸帶來的舒服感。

一陣陣微風拂面而過,他又陷入對董小宛的想象中了。他想起董小宛現仍屬妙齡,不禁在轎中長嘆起來:我在明廷也算重臣,現在也是清廷高官,權傾一方。可是在這艷福的享受上,卻遠不如冒辟疆一個小小的文人。他看著阿司鎮騎在馬上的背影,馬上產生了一個想法。阿司鎮是個旗人,曾經在豫親王多鐸手下任職,對上司要辦的事能夠心領神會。洪承疇想,他是辦理這件事最合適的人選。

董小宛被一頂蒙著厚紗的轎子擡進如臯縣衙的那個中午,是順治七年年底的事。那天大雪紛飛,許多樹枝都被一夜的瑞雪壓彎了腰。董小宛正在窗欞上欣賞滿地的大雪。她突然看見幾束鮮艷的臘梅花,覺得驚喜萬分,正準備披上披風下樓去采摘幾枝,管家冒全就跌跌撞撞地跑上樓來………

“少……少夫人!”冒全大口地喘著氣,呼出的霧氣吹打著胡須上的冰棱,一臉驚慌失色的樣子。“少夫人,不好了,知縣殷大人帶著一隊清兵開進府上來了,為是要見你。”

董小宛木然地呆立在樓梯口,手中的披風無聲無息地滑落在地板上,她心裏一沉:公子又出事了。

當她從殷應寅手中接過那封信劄時,卻突然顯得沉穩和冷靜。她見劄子上寫著豫親王要征召她去蘇州王府指導刺繡。

她想只要公子沒事就好,但她不明白,一個堂堂經略大人怎麽會知道有她這麽個婦道人家,在她聽殷知縣說洪大人派一個參將來請她去時,她多少有些明白過來了,一定是那個叛臣洪承疇在中間搞的鬼。

董小宛愁眉苦臉地想著該拿什麽話去安慰二老。剛走到裏屋,迎面正遇上蘇元芳走來。

“宛妹,你可不能答應去蘇州啊,你曉得他們安的什麽心呢?”

董小宛忽然覺得心頭一熱,她一直擔心蘇元芳對她有成見,現在看來,擔心是多余的。

董小宛馬上說:“姐姐,請不必為我擔心。我正要去和公公商量。就請你趕快去把劉嫂叫到我屋裏等我,我有要緊的話和她說。”

董小宛走進公公的房間,見公公正坐在太師椅上,她正待開口,冒嵩公先問道:“小宛,這事怎麽辦好呢?”顯然冒嵩公和蘇元芳一樣,知道此事了。他從太師椅上站起來,在中堂裏來回踱步,想著對策,不停地搓著雙手。

董小宛見此情景便道:“殷應寅的這份劄子請大人收下,將來大有用處。”

冒嵩公接過一看,突然朝董小宛說道:“不必答應了,這是假傳王命。”

董小宛點頭道:“兒媳也知洪賊是假傳王命,不過現在如果不將錯就錯,將來便會弄假成真,到那時就無辦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為沉吟一下說:“你的話雖有道理,可你這一去……”

董小宛不等他說完便語氣堅決地說道:“兒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賤見棄,公子又異常恩愛,兒媳受如此厚恩,當感恩圖報,今日正是小宛報恩之機。請您放心,兒媳此去,一不變貞潔,二不玷汙冒氏,三不連累公子,生離時刻,兒媳也別無多語,望老爺勸慰公子,要善保玉體,孝待雙親,切勿以薄命人為念。老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辭不掉,兒媳此去叩別婆婆,還望您老善勸婆婆,不能悲傷,致損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