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再造唐朝的道士

但凡是國家陷入動亂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人物,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最終平定動亂,建立功勛。這樣的功業,總被史家稱為“再造社稷”,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英雄人物,放在安史之亂時期,通常能受得起“再造社稷”評價的,自然是兩位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郭子儀,但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同樣也當得起這個殊榮——李泌。

在現代人的眼裏,李泌是個很默默無聞的人,可在唐朝當時,李泌卻是個出名很早的人,6歲的時候,他就是名滿中國的神童了。

李泌,字長源,祖上是北魏的官員,陜西長安人,但到了李泌這一代,卻已經遠離仕途了。李泌的父親李承休是唐朝有名的藏書家,書香門第環境下長大,再加上李泌天資聰穎,很小就在長安城有神童的名號,並驚動了彼時在位的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28年,李泌6歲,唐玄宗李隆基邀小李泌出席一次宮廷的宴會,此時李隆基正與宰相張說下棋,當場命李泌以“方圓動靜”為題作詩一首,小李泌出口成章: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靜若得意。詩句一出,朝廷大員們滿座皆驚,連平時素來以才高自詡的重臣張九齡也大為驚訝,從此和李泌成了忘年交,之後終其一生,他都稱呼李泌為“小友”。

雖然出名早,但李泌是一個非常踏實的人,並沒有因為出名早而飄飄然,相反卻繼續刻苦攻讀。李泌的父親也很懂教育方法,並不讓兒子讀死書,反而資助他四處遊歷,體察民情。後來擔任宰相的張九齡很賞識他,自己批閱奏折的時候,經常把李泌叫來,和他一起探討奏折內容,李泌參政議政的時間,確實是早得很。

6歲那年的那場宴會,讓唐玄宗李隆基從此記住了李泌的名字,也因此有了一個願望:讓李泌輔助自己的兒子,成就一個大唐盛世的優秀接班人。因此,對李泌,李隆基曾經有個斷言:他日必國器也,不但表揚更悉心培養。從此以後,李隆基身邊的重臣們,比如賀知章、張說,皆多次邀請李泌入家中,教其各類才能。後來李隆基更把李泌引入東宮,命他擔任太子李亨的侍讀,也就是從這時候起,他與太子李亨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並終其一生。

在當時所有人的眼裏,天資聰穎的李泌是一個非常神的人,神到歷史書上,都留下了許多關於他的神話一般的記錄。比如有說他小時候能夠在屏風上飄蕩行走的,說他15歲生日時候有彩雲出現的,甚至還有道士斷言,他15歲後會有一天上天做神仙的。成年後的李泌也是個“神人”,他不喜歡千篇一律的官場生活,雖然在官場交友甚廣,他卻更喜歡無拘無束的遊歷生活,尤其對道教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天寶年間,他曾經多次在深山和道觀裏遊歷,據說在衡山的時候,還親眼見到了神仙。而且他還練了一門高難度的功夫——辟谷,也就是很長時間不吃不喝,卻依然風采依舊。甚至後來輔佐李亨的時候,也經常辟谷。這是否是李泌的仙法,今天無法考證,但至少說明一點,他是一個很能忍的人。

在安史之亂爆發前,李泌確實很能忍,當時他與太子交好,但是經過天寶年間的“王忠嗣案”後,太子李亨的地位一度岌岌可危,而身為李亨心腹的李泌,也成了許多人的眼中釘,外加年輕時候的李泌,年少氣盛,在天寶年間曾上書言時事,結果,宰相楊國忠搞起了文字獄,汙蔑李泌的《感懷詩》誹謗朝廷,正對太子不滿的李隆基,也就順水推舟把李泌發配到了湖北蘄州。遭到挫折的李泌很清醒,不但沒有不滿,反而立刻歸隱,從那以後一直到安祿山叛亂前,他再不參與時事,甚至和李亨之間也沒有任何來往,只是一心研究道學。但是他終究還是“出世”,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城淪陷,唐王朝岌岌可危,唐玄宗李隆基倉皇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就在李亨即位後沒幾天,李泌就適時地出現在了他的身邊,李泌的到來讓李亨喜極而泣,高興得“撫其手,近狂喜”。他大展宏圖的日子,就是從此開始。

如果說之前李泌的神,是神在有關他的傳說以及行為,那之後的神,就在於他平定天下的能力。

在寧夏靈武即位的李亨,處境只有一個字:慘!當時的安祿山叛軍,已經攻陷了長安,整個中原都在他們手裏,南方只有睢陽城在苦苦抵抗,江南半壁眼看著不保,小小的靈武,只有數千殘兵。在潼關淪陷後,大好形勢已被葬送,河北的郭子儀部,只能苦苦守住現有的地盤抵抗,根本無力反擊。更要命的是,中原大地已經被叛軍打得支離破碎,唐朝的許多軍隊早就和中央失去了聯系,甚至連李亨即位這麽大的事情都不知道。兵少,將寡,士氣低落,處境慘淡,這樣的大唐,這樣的叛軍,孰輕孰重似乎一目了然,難道,這次大唐真的氣數已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