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開元盛世的奠基者張說(第2/4頁)

張說的京官生涯就這樣告一段落,但他卻因此名聲大振,這個平時謹小慎微的官員,一下子成了群臣中的楷模。張說離京前,宋璟等大臣不顧危險前來送行,張說的“忠直”之名,一下子傳遍天下。

張說在嶺南一窩就是兩年,期間京城發生了很多變故,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繼而唐中宗李顯復位,大家自然想起了當年不畏強暴的張說,公元706年,張說重新得到任命,調任兵部員外郎,這次任命,其實是臨危受命。

此時復辟的唐王朝,經濟破壞嚴重,外敵不斷入侵,可謂內憂外患。張說回任後不久,叛亂的突厥勢力就大肆襲擾唐朝邊境,面對嚴重的邊防形勢,張說一針見血指出,根源在於府兵制的破壞,他提出由朝廷出資,征募壯士從軍,這就是“募兵制”。募兵制從貞觀時代就有,但是大規模的募兵,卻是從此開始。依張說所言,唐王朝很快擊退了突厥的入侵,接著張說又調任吏部員外郎,清理武周末年遺留下來的積案。他堅持公正原則,不因官員的立場身份搞“一刀切”,相反就事論事,糾正了大量冤假錯案。這時候的張說,史載每天“奔走如飛,通宵不眠”,是個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工作狂。撲了沒一年,張說的母親去世了,這時候國家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唐中宗舍不得張說回家守孝,以升官挽留,張說卻堅辭不受,硬是辭官回家了。這幾件事情,讓張說在朝野上的知名度大增。知名度提高了,官就接著升,服孝期滿後,即升任工部侍郎,不久後又改兵部侍郎,署理北方五兵府邊事。他主張對北方的契丹采取招撫政策,穩住了自武則天時代開始動亂的東北邊疆形勢。不久又改任工部侍郎,面對國家財政緊張的局面,張說精打細算,從各項工部開支中省下來大筆經費,休整了武周末年荒廢的黃河蘇北一帶的堤壩,重新開通了山東濟水的河道,華中的水災和山東的幹旱皆因此得到了緩解,那段時期的唐王朝,可以說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張說。

而後唐中宗英年早逝,其弟李旦即位,就是歷史上的唐睿宗。唐睿宗時代的張說,得到了他一生裏的又一個重要機會——出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師。這個時候,對後來開創“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其實是一段相當重要的時期。彼時武則天雖死,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一直希望能做第二個武則天,自然視李隆基為眼中釘,偏偏身為皇帝的唐睿宗,是一個對妹妹太平公主感情很深的人。姑侄之間的爭鬥,做侄子的李隆基起初處於不利局面,而張說因為在立太子問題上支持李隆基,也成了太平公主的眼中釘。太平公主此時權傾朝野,國家大事,唐睿宗都是首先聽取她的意見,朝中百官也多出於其門,太平公主咄咄逼人,張說以退為進,主動借小錯辭去了中書省平章事的職務,去李隆基的太子府擔任侍讀,避開太平公主的鋒芒。彼時的李隆基年少氣盛,遇事喜歡強爭,很遭唐睿宗不滿,張說阻止李隆基的這種做法,勸李隆基要對太平公主“和柔”。不久之後,李隆基依張說言,請求罷免了諫阻太平公主圈地的姚崇,討得了唐睿宗的歡心。就在同年,長安城突現彗星,古人皆以彗星為“兇兆”,太平公主趁機散布謠言說李隆基要奪權,危急時刻,張說果斷向唐睿宗進諫,聲稱“此讒人設計,陛下若使東宮監國,則災難不生”。一句話,抓住了自幼迷信的唐睿宗的軟肋,唐睿宗聽後格外高興,大贊張說“真知我也”。他本身就是一個不喜抓權的文人,自然順水推舟。次年,李隆基正式即位,改年開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

張說在關鍵時刻的表現,穩住了李隆基的位置,確保他成功登基,但危險並沒有過去。朝中大臣多是太平公主的同黨,張說也是太平公主的眼中釘,李隆基登基不久,太平公主就威逼李隆基將張說貶斥到洛陽,張說格外淡定,臨走前送給李隆基一把匕首,暗示李隆基要先下手為強。但先下手為強何其難,此時唐朝7個宰相,5個是太平公主的心腹,把持長安兵權的左羽林大將軍常元凱也是太平公主親信,李隆基雖是天子,卻無權無兵。偏偏太平公主也不消停,她與宰相竇懷貞等人早就密謀,要借機廢掉李隆基,登基稱帝。關鍵時刻張說獻策,要李隆基聯合唐朝宗室齊王、薛王共同行事。七月甲子,李隆基正式攤牌,他先是派部將王毛仲率300精銳,先奇襲了羽林衛,殺掉了太平公主的死黨常元凱,接著在朝堂上戒嚴,當場逮捕了竇懷貞等太平公主黨羽,先前牛氣哄哄的太平公主,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太平公主也因此被“賜死於家”,至此,李隆基,這位時年28歲的青年皇帝,總算徹底坐穩了皇位,開始經營能施展他雄才大略的“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