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北魏末期的中原大動亂(第5/6頁)

這場起義之所以動靜這麽大,和北魏的腐敗不無關系。起義軍所到之處,當地的鎮守官員無不望風而逃,原先百戰百勝的北魏軍隊,此時早已經不堪一擊。破六韓拔陵在起事之後,先攻克了懷朔鎮,殺掉了當地的守將,然後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會戰中,將北魏從河南調來的中央軍打得全軍覆沒。養尊處優的北魏內地軍隊,此時已經不是北方邊軍的對手了。在連戰連敗之下,北魏政府不惜做出了“賣國”的決定,即請求北方的柔然出兵,幫助北魏鎮壓六鎮,這是一個很有諷刺效果的事,邀請自己的敵人,來幫助自己鎮壓原本用來保衛自己的軍隊,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這恐怕是很荒唐的一次。但“荒唐”很快有了效果,公元525年,柔然集中了10萬大軍,對北魏六鎮破六韓拔陵部發動了猛攻,在柔然精銳騎兵的打擊下,破六韓拔陵最終不敵,在五原打了一個大敗仗,之後北魏的中央軍又和柔然人前後夾擊,最終迫使破六韓拔陵崩潰,六鎮20萬人被俘,破六韓拔陵在兵敗後下落不明,持續兩年零四個月的北魏六鎮起義失敗了。

在北魏六鎮起義失敗之後,北魏很快就變了臉。在起義進行時,為了分化瓦解起義軍,北魏曾經承諾,給予所有放下武器的起義軍平民待遇,並且分配土地,劃分地區讓他們安居,但是在20萬起義軍被俘之後,北魏卻立刻食言了。20萬起義軍被分別遷移到河北地區,北魏用河北當地的鮮卑族駐軍進行監視,他們依然過著農奴一樣的生活。北魏認為,用這種辦法就可以控制住這些人,讓他們不再作亂,實際的效果,卻是以火澆油。

六鎮起義的主要民族,是長期遭到北魏壓迫的匈奴族和高車族,兼有部分漢族和鮮卑族,但是北魏派去監視他們的軍隊,卻是鎮守河北地區的鮮卑族軍隊。北魏大概忘記了,和六鎮的軍人一樣,河北邊鎮的鮮卑族軍隊,也同樣長期遭受著沉重的壓迫,他們所遭受的苦難,一點也不比六鎮軍人輕,在河北鮮卑族士兵的心中,六鎮起義的轟轟烈烈,無疑會激起他們心中的共鳴。而北魏政府的背信棄義,也早就激發了六鎮降兵心中的怒火,他們自然會後悔自己當初投降北魏的決定,一場新暴亂的風雲再起,是注定會到來的。

結果,就在六鎮降兵遷移到河北後6個月,即公元525年的八月,北魏的北方起義風雲再起,這次的主角,換成了當年破六韓撥陵的重要部將杜洛周。他是柔玄鎮的鎮兵,參加過六鎮大起義,而與此同時,五原降兵鮮於修禮也揭竿而起。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起義規模比當年更大,因為負責監視六鎮降兵的鮮卑軍隊也參加了,而且很快成為了戰爭的主體。在之後的3年裏,起義軍相繼占領了幽州、定州、瀛洲、滄州等地區,北魏的整個河北省完全淪落到了起義軍之手。之所以淪陷得這麽快,是因為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上沒有打幾場,固定的劇本,就是起義軍到來,當地的守軍投降,然後加入到起義軍的隊伍裏,這支起義軍一度號稱100萬,實際的兵力也不下30萬。而且主要人員,已經從早年的六鎮多民族,轉變成這時期的河北鮮卑族為主。

起義的延續以及起義軍的政策,也對整個北魏的政局產生了重要影響。河北省的主要統治機構,就是那些漢族的世家大族,在這場大起義面前,起義軍主要采取了殺戮士族泄憤的政策,這引起了士族們強烈的反抗,特別是漢族士族們,往往散盡家財招募鄉勇來自保。河北的高家更是募集了萬人的漢族軍隊,對抗起義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高家漢軍,不但發展壯大,後來還成為了高歡建立東魏的主力軍。也有一些漢族士族,在和起義軍作戰失敗後,調轉槍頭,率軍南下,到河南地區去和鮮卑士族爭奪地盤,這樣一來,整個北方就打成了一鍋粥。作為這場動亂主角的起義軍,也在起義過程裏發生了分化,首先是率先起義的杜洛周,他是鮮卑下層軍官出身,在起義過程裏,他采取的主要政策就是殺戮世家大族,但是招募世家大族統治下的平民為官。而鮮於修禮是丁零人,他對於壓迫丁零的鮮卑世家大族切齒痛恨,被他抓到的地主一般不能幸免。比較特殊的是葛榮,這個人是鎮將出身,也是鮮卑族,但是在3個領袖中,他的目光最為長遠,知道去籠絡當地的名門望族。3個人不同的方式,也招來了不同的結果:最先成為領袖的鮮於修禮,被北魏收買的間諜暗殺,之後繼承領袖地位的杜洛周,死在了戰友葛榮的手裏,葛榮掌握起義軍大權後,采取了有別於前面幾位領袖的做法,他熱情邀請河北當地的大族出來為他效力,並把女兒嫁給了河北大族楊家,企圖籠絡當地士族。但是在對手下士兵的約束上,葛榮做得很不好,他的士兵們依然延續著之前起義軍的政策,這樣一來,北方的士族也就不可能支持他,而得不到支持的葛榮,也就不能持久。葛榮時代,起義軍發展到了極盛,一度有30萬人。到了公元528年,羯族軍閥爾朱榮篡奪了北魏的政權,架空了北魏的皇帝,如果這時候的葛榮可以趁機南下,是很有可能一舉平滅北魏的,但是葛榮沒有這樣做,相反一直在河北地區流動作戰,攻打當地世家大族的堡壘。獲得喘息的爾朱榮,隨機發動了對葛榮的進攻,在著名的鄴城之戰中,爾朱榮僅用了7000騎兵,就擊敗了葛榮的幾十萬主力軍隊,葛榮被俘身死,轟轟烈烈的北魏大起義,就這樣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