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北魏末期的中原大動亂

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規律,一個強大封建王朝的衰落和滅亡,都是從席卷全國的農民起義開始的。比如兩漢的滅亡,起源於其末期的農民起義;後來北宋的滅亡,也是方臘起義敲響了喪鐘(水滸屬於小說不算),之後的元朝滅亡,源於轟轟烈烈的元末農民大起義;明朝的滅亡,起於席卷全國的明末農民戰爭;清王朝的滅亡,同樣以太平天國為開始。農民起義,很少能夠起到改朝換代的作用,卻能夠把一個沒落的王朝,折騰到奄奄一息。

在南北朝時代,強大一時的北魏王朝,似乎也締造了一個奇跡,他們曾經橫掃北方,所向無敵,甚至一度深入到江南,險些滅掉盤踞南方的南朝。之後經過魏孝文帝改革,他們迅速轉型,得到了漢族士大夫階層的認同,並且一度締造出繁榮的經濟和燦爛的文明。然而,魏孝文帝過世後僅僅數代,北魏拓跋家族就迅速走向了崩潰和滅亡,先是被打得奄奄一息,然後又相繼被爾朱榮、高歡、宇文泰等梟雄們挾持,成為任軍閥玩弄的傀儡,統一的中國北方,再度陷入長時間的割據和戰亂中,這一切的起源,就是北魏後期的六鎮軍人大起義。

說到六鎮軍人大起義,我們不得不問,北魏是怎樣走向衰落的。事實上,北魏衰落的直接原因,與著名的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不無關系。

說起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歷代的史家,大多是以褒獎居多。事實確實如此,從長遠的利益來看,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消弭了北方的民族界限,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民族的融合,讓鮮卑族的進取精神融入漢民族的血液之中,更讓中國北方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蓬勃發展,這一切對於整個中華民族來講,都是善莫大焉。毫不誇張地說,南北朝之後的大隋與盛唐兩大盛世,都是由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所奠基。

但是過猶不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是如此。就北魏王朝的發展來說,魏孝文帝的改革,雖然讓整個中華民族在之後的幾百年裏受益匪淺,但是它的負面作用,很快就被北魏王朝所承受。而究其原因,卻只有一個:魏孝文帝搞過了。

魏孝文帝當年的漢化改革,從公元490年,著名的“文明馮太後”去世後開始的。其實在這之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後,北魏皇朝的漢化過程就一直在延續著。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期,他本人就是一個飽讀漢族儒家典籍成長起來的青年,對漢文化的傾慕,從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而他的為人處世,也完全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比如在太後過世之後,他按照儒家的規矩守孝,數日不進一餐,有大臣勸說他按照鮮卑族的禮節來守孝,他斷然拒絕。而且在守孝的詔書上,就已經寫明之後的執政綱領“輕武略,重文教”。也就是說,大規模的漢化改革,從這時候起就山雨欲來風滿樓。

進行漢化改革,當然不僅僅因為魏孝文帝個人愛好,在當時的局勢下,北魏最大的威脅,就是南朝政權。此時的南朝,在劉宋和南齊兩代之後,雖然整個國家的政權更叠,發生了不少流血沖突,但是南朝政權的實力上漲,幾十年來一直未停,多年以來,南朝因為相對安定,外加是“正統”政權,一直是北方漢人心儀的對象。比如宋文帝北伐的時候,河南當地的老百姓簞食壺漿迎接北伐軍隊,可以說當時許多北方的漢族百姓,對於南朝政權都向往不已。在北魏建國之後,雖然訂立了苛刻的法律,阻止北方漢人逃奔南方,但是大規模的逃亡時有發生,這種情況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北方人口銳減,南方人口激增。而南朝歷代雖然戰亂不少,但是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經濟作為首要任務,這段時期是中國南方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南方的人口和經濟實力迅速上漲,已然有壓倒北方之勢。如果北魏王朝在統治政策和民族政策上不能做出調整,假以時日,被南朝北伐平滅是很可能的事。一個典型的實例,就是元末時期朱元璋的北伐,在北方階級矛盾深重的情況下,僅僅占有長江沿線的朱元璋,就可以用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打跑強大一時的元王朝。可以想見,如果不能調整統治政策,這樣的命運,很可能會提前上演到北魏王朝上。

所以在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之後,他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怎樣爭取北方漢人的民心,尤其是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北魏歷史上,最早與北方世家大族是有合作關系的,但是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一場株連甚廣的崔浩案,它使整個北方世家大族,與北魏拓跋王朝之間的關系都降到了冰點。之後的歷代帝王,雖然極力修復與北方世家大族的裂痕,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出現了整個世家大族舉家逃亡南方的事情。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整個北方統治階層的中間力量,很有可能被完全抽空,如果是那樣,北魏王朝也就將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