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誰是西漢的“經濟牧羊人”

漢武帝一生的大功業不少,整人多,幹工程多,打仗多,外交多,裏裏外外的多,都離不開一個字:花錢多。毀譽參半的漢武帝時代經濟大改革,至今依然是史學界議論的話題,公認的事實是:漢武帝時期的經濟大改革,雖然整合了國家財政,提高了經濟效益,充實了國庫,強化了中央威權,但有些急功近利,其中的許多經濟政策,更像是興奮劑,雖然可以暫時起到緩解財政困難的作用,後患卻無窮,他晚年時期的國家疲敝,正是因此而肇始。

但是這些“消極問題”,千百年來也一直有人為他辯護,比如明朝時期的著名大儒李贄,在談到這個問題是就曾反問“若非如此,汝將奈何”?意思是,即使是別人,放到漢武帝當時所處的環境上,除了采取這樣酷烈的經濟政策,還可以有別的選擇嗎?千百年來,這一直是大家的一個共識,引領這場大改革的桑弘羊,也一直被看做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

然而事實上,當時的漢帝國,完全有可能走上另一條路,因為就在漢武帝在位的時期,有一個同樣優秀的經濟學家,不但看出了當時漢朝經濟改革面臨的隱患,更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人雖然沒有桑弘羊名氣大,但是他的眼光卻同樣睿智——蔔式。

蔔式,洛陽人,和桑弘羊類似的是,他也是商人出身,比起桑弘羊的“富二代”身份來,蔔式是個白手起家的勵志人物。他的家庭,原本經營畜牧業的小康之家,但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裏還有母親和弟弟。有弟弟,也就有了財產糾紛,家裏鬧分家,弟弟總想多分點,母親疼愛小兒子,也向著弟弟,身為長子的蔔式不計較,他幹脆大手一揮,把父親名下的大部分財產都留給了弟弟和母親,自己僅帶著100多只羊分家另過。當時鄰居朋友都笑話蔔式傻,但分家沒幾年,蔔式就迅速發家,成了當地的畜牧業大戶,他名下的牛羊財產,多達上千頭,而且還買了大宅子,成為河南當地有名的富戶。

蔔式是怎麽發家的?當時的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只有河南當地的記錄中,有一些說法,一是蔔式在牛羊的飼養上很有學問,特別是對草料的配比和飼養時機的把握,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的牛羊比其他商戶長得快,也更膘肥體壯,因此求購者雲集。另外一條,就是蔔式的經營方式很有意思,當時的牛羊交易,一般都是現款現付,一手交錢,一手交羊,蔔式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買賣的時候,首創了“後付費”政策,即前來求購的商戶,如果手中的錢不夠,可以先行支付一部分,余下的部分,可以在之後補足,但附帶的條件就是,按照滯後支付的日期,需要再額外加付相應的利息。特別是對於那些經濟條件有限的自耕農家庭,蔔式更推出了“白給”政策,即前來求購的普通農戶,可以不支付一分錢就帶走牛羊,然後在年尾償還欠款並交付利息。如此一來,雖然蔔式的牛羊價格比其他人要高得多,但是大部分人都買得起,客戶自然比其他人多,發展的速度也極其快。到了公元前122年左右,蔔式的畜牧產業,已經是河南當地最大,儼然一方富豪。

蔔式不但能掙,更能花。他本身就是一個性格慷慨的人,當年分家的時候不計較,後來做買賣的時候也不計較付費問題,有了錢,更不計較花錢問題。公元前122年,漢朝反擊匈奴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國家花錢甚多。特別是在這一年,漢帝國大規模的開發新奪取的河套地區,移民幾十萬人並且修築城防,移民恢復生產要錢,駐軍吃飯也要錢,打仗更要錢。這時期的西漢富商們,喜歡趁火打劫,當時連年戰爭,國家花銷巨大,各類生活用品緊缺,富商們往往用囤積居奇的手段謀取暴利,西漢帝國在這一年,僅大米的價格就比漢景帝時期上漲了一倍,可謂是“通脹經濟”。蔔式經營的畜牧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商機,因為當時對於戰馬牛羊的需求,從國家到老百姓都非常大,只要學著其他商人的樣子繼續搞囤積,貌似發國難財不是什麽難事。

蔔式不但不發國難財,偏偏毀家紓難。在公元前122年,蔔式上書漢廷,表示願意捐贈自己一半的家產,幫助朝廷抗擊匈奴。這份奏章把漢武帝本人雷暈了。當時的漢武帝,正為富商們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的事情大傷腦筋,像蔔式這樣不但不趁火打劫,反而給國家送錢表忠心的,這是之前從沒見過的,按照漢武帝的想法,這人要麽腦袋進了水,要麽另有目的。此時的丞相公孫弘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這個人還有一個毛病——貪。當時公孫弘曾經讓富商們對他“孝敬”,唯獨蔔式不買賬,這下眼看蔔式表忠心,自然要趁機下藥,他說蔔式此舉恐怕“非人情,不軌之臣” ,也就是說蔔式這麽做是別有用心的。因他的下藥,蔔式滿懷忠誠的奏疏不了了之。對蔔式的行為,漢武帝本人也深感疑惑,他曾派使者去見蔔式,問蔔式這麽做究竟為了什麽,蔔式的回答擲地有聲:“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但生性多疑的漢武帝,到底不相信蔔式有這麽高的覺悟,因此還是沒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