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漢武帝的錢從哪來(第5/6頁)

所謂“算緡”,名義上說是針對天下百姓,但是看政策,卻主要針對工商業者。算緡的意思,是要求工商業者將自己的財產上報,然後政府通過核算其財產,向其征收個人所得稅。在漢武帝時期的政策裏,大商人每4000錢財產作為“一算”,征收賦稅,普通小商人和手工業者,以2000錢作為“一算”,征收賦稅,甚至各地的車馬、船舶,也都要被看做財產,征收個人所得稅。從政策上可以看到,越窮的,交得越少,越富的,交得越多,收稅的主要對象,就是自文景之治以來西漢王朝的“新富階層”——商人階層。

桑弘羊當然也知道,指望著這些富豪們心憂國家,主動支援國家建設,這基本屬於癡人說夢,所以在算緡之外,桑弘羊還很“體貼”地為他們安排了附加政策——告緡。

所謂告緡,說白了就是鼓勵檢舉揭發,凡是有商人隱瞞財產的,逃避個人所得稅的,只要有人檢舉揭發,一經查實,不但犯法者要被沒收財產,處以重罪,告密者還可以得到被告發者一半的財產。也就是說,在漢武帝時代,哪怕你是個窮光蛋,只要檢舉揭發告準了,一夜暴富絕不是天方夜譚。

有這樣的好政策,自然是不告白不告,外加許多人本身就有“仇富”心理,當然是聞風而動,一時間全國上下告狀成風。對於遭揭發者,漢朝政府的態度也只有一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無風不起浪,有人告你,就說明你肯定有問題,有問題就要拿錢,不拿錢,把你榨幹了也要搞到錢。結果許多富可敵國的商人,就這樣被“榨幹”了。

而在“告緡”“算緡”政策中,桑弘羊還有一條不動聲色的政策:嚴禁圈占土地。也就是說,對工商業者來說,土地是非法財產,手裏有土地的,也就兩條路,要麽被政府沒收,要麽你自己識相,低價處理掉賣給農民。如此一來,自漢景帝時代開始的土地兼並之風開始緩解下來,土地矛盾有所緩和,大批無地農民得以安居。在當時漢帝國四面出擊的情況下,此舉無疑為漢武帝起到了穩定內部的作用。

隨著“算緡”“告緡”的全面推行,西漢帝國自文景時代開始形成的豪強階層遭到了沉重打擊,沒錢賺不說,財產更遭到政府盤剝,每天吃飯睡覺都要提心吊膽,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人告發了。那年頭做商人的,都低調的不能再低調,哪怕生意做得再好,卻是打死也不能讓人知道他家有錢。與之對應的,是漢帝國隨後積累的巨大的財富,比如後來漢武帝北遊漠北,陳兵18萬在邊境挑釁匈奴,嚇得匈奴不敢應戰,外加求神求道,開通西域,千裏遠征大宛,打通絲綢之路,這一切,都來自於諸項經濟改革的財政支持。

而漢武帝在位時期最後一項重大的財政改革,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均輸。

所謂均輸,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陌生,後來的歷代封建王朝也都搞過這個政策,比如宋朝著名的王安石變法裏,這也是重要一項。均輸政策,開始於公元前115年,當時只是在長安地區進行試點,直到公元前110年,桑弘羊成為大漢帝國財政部長(大司農)之後,才真正開始全國推行。均輸針對的,是不同地區物價不均衡,商人投機倒把謀取暴利的問題,政府在各地設立“均輸官”,命令農民把原本用來作為買賣的貨物,充做貨物上交,用以調劑各地需要的不同物品。均輸的另一個附加政策是“平準”,即在中央設立“平準”機構,把各地交換的物品進行買賣,用來平抑物價。這項政策的實施,終結了自文景時代以來,富豪商人對於重要貨物的“定價權”,平抑了物價,老百姓的負擔也因此得到減輕。

漢武帝時代的經濟改革,在當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漢書》上記錄:“倉儲之積,戰士以俸,饑者以賑,”更稱贊說“民不益賦而國用饒足”。也就是說,漢武帝時代的經濟改革,著眼於在不增加普通老百姓賦稅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增加國家收入,並建立中央對國民經濟的絕對控制權。從結果看,他做到了。

但是完成經濟改革的漢武帝,晚年卻不得不面臨一個殘破的局面:國家天災頻繁,起義四起,天下戶口減半,賦稅銳減。對匈奴的戰爭,也出現了李廣利戰敗投敵的恥辱局面,為什麽?

原因自然很多,有人把原因歸結到打匈奴方面,但必須看到,漢朝經濟局面的真正惡化,是發生在與匈奴戰爭的“間歇期”,即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結束後的時期,所以對匈奴的戰爭,不能成為漢武帝後期統治失策的“替罪羊”。之後漢朝雖然多次用兵,國家沒有得到休養生息,但戰爭的規模和花費,根本無法與公元前119年的歷次大規模戰鬥相比。從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重創匈奴,到公元前100年李廣利再戰匈奴,這之間的19年間,是匈奴暫時遠退漠北,無力南下的19年,漢朝對外戰爭的主戰場——抗匈戰場,已經是暫時的和平。這本應成為漢朝休養生息的一個機會,但是這19年裏,漢朝沒有一年是消停的,通西域自不用說,又打又拉,每次興師動眾花費巨大,遠征大宛損失兵馬六分之五,南平南越、東越、西南蠻夷的戰爭也曠日持久,而漢武帝本人也開始追求長生之術,大興土木,裏裏外外沒有一樣是省錢的。經濟改革的高潮期也正是這個階段,每年靠著“民不加賦國繞足”,暫時支撐了漢帝國的財政。但是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一樣的,需要勞逸結合。所謂的經濟改革,政策調整,好比是頻繁運動的間隙不斷進補藥,甚至是興奮劑。熟悉醫學的朋友都明白,一個只靠補藥和興奮劑支撐,從來不休息的人,健康是注定要垮掉的。19年裏從來沒有休息過的漢帝國,也注定是要出亂子的,漢武帝最大的失策,就是他錯失了最好的19年休養生息的機會,換來的結果是當對匈奴戰爭風雲再起的時候,漢王朝的國民經濟不但被拖到了崩潰的邊緣,內部矛盾更加叢生,連他的長子——太子劉據,也在宮廷的變亂中死在他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