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項羽錯過多少機會(第6/6頁)

信心垮塌的結果,就是部隊的徹底垮塌。在漢軍的總攻下,項羽的愛妾虞姬憤然自刎,悲憤交加的項羽,率800騎兵突圍到了烏江,此時身邊只剩下20多人。漢軍追兵迫近,絕望的項羽,最終拒絕了船夫載他過江東的好意。在烏江邊揮劍自盡,演完了人生最後的絕唱。

“無顏見江東父老”的項羽也許並不知道,他拒絕過江的那一刻,也意味著他拒絕了人生裏最後一次翻身的機會。

垓下之戰,漢軍十面埋伏,威風八面,但其實也只剩下一口氣了。常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嚴重,人口銳減。無論垓下之戰結果如何,漢軍其實也沒有多少底氣打下去了。何況尚在項羽之手的江東五郡,受戰爭破壞不大,如果項羽不死,即使不能打回北方,以他為旗幟割據江東自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這樣一來,中國的分裂,也許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但是從項羽本人看,做出這樣的選擇,於他性格而言是再正常不過了。比起劉邦的狡詐,項羽是一個快意恩仇的人,做事講究直來直去,比如和宋義有分歧,說殺就殺,懷疑秦國降兵不聽話,說坑就坑,哪個諸侯看不順眼,說打誰就打誰。這是一個從來不彎腰的人。但這樣的性格,做朋友可以,爭天下卻不可,爭天下,講的是能屈能伸,要會妥協,會求全,會忍辱負重。這偏偏是項羽最反感的。隨興所至的結果,就是一次次戰略誤判,直到最後的滅亡。楚漢相爭的結果,不是劉邦幸運,而是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