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項羽錯過多少機會(第2/6頁)

項家,即項羽的家族。這個家族不簡單,有說是楚國的直系皇室,因被封在項地,因此改姓項。也有人說他們是楚國的貴族,武將世家。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這個家族在楚國歷史上一直很牛很強大,世世代代英傑輩出。秦始皇滅六國的戰爭裏,給天下無敵的秦軍最沉重打擊的,就是楚國大將項燕。20萬秦軍被他打得灰飛煙滅,最後秦將王翦以60萬重兵南下,憑長期相持的戰術,以秦國強大的國力和後勤保障能力,最終拖垮了項燕的百萬楚軍,楚國也因此滅亡。但此戰秦國也損失慘重,而功敗垂成的項燕,雖是楚國滅亡的“罪人”,更在秦軍的最後一擊中壯烈殉國。但因他悲壯的抵抗,長期以來深得六國遺民的敬重。即使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扯旗造反的時候,雖敢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卻還要借項燕的名義,扯起“楚”的名號。而就在不久之後,背負著祖先光榮與仇恨的項家子孫們,也開始了他們壯懷激烈的復仇行動——楚國復國。

“復國”的主角,就是項燕的兒子和孫子——項梁項羽叔侄。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遭到秦帝國殘酷的壓制。項羽出生在江蘇宿遷,幼年時全家遭到秦王朝的搜殺,不得已避難到江南蘇州地區。這裏是楚國的舊地,也是楚國遺民的聚居地,秦帝國雖在此地設有官署,卻一時難以節制。“天高皇帝遠”,項氏家族迅速發展,以顯赫家世的號召力和兩代武勇的英傑,很快成為一方豪雄。至於項羽本人,史家記錄比較多的,是他少年時的“武勇”。他父親早逝,自幼被叔叔項梁帶大,先讓他學書法,學了不久就厭了,又讓他學兵法,學了不多久也厭倦了,唯獨是武功練得勤,少年時代即孔武有力,又加天生神力,很快成了一方英傑,卻也埋下了他最後的悲劇命運:武功固然能喧囂一時,但是一個經常厭倦的人,最終也會被命運所厭倦。

大澤鄉起義後,項家也隨即行動,於公元前209年六月發難,殺死秦帝國派駐江南的會稽太守殷通,一舉占有江南大地。這次行動由項羽的叔父項梁發動,24歲的項羽參與其中,斬殺殷通數百守衛,立下初出江湖第一功。而後他們擁立熊心為帝,重建楚國。隨後揮師北上,爭鋒天下。初戰極為順利,一直打到山東定陶地區。這時期的項羽,也從叔叔身邊的偏將,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一路擔當開路先鋒,勢如破竹。特別是雍丘之戰中,他率先沖鋒,擊殺秦將李由,將秦軍打得大潰,立下頭功。但到了定陶,楚軍卻第一次碰上了對頭——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秦將章邯。這個文官出身的儒將,是大秦帝國最後一員將星。定陶之戰,章邯故伎重演,以穩守戰術拖垮楚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襲擊,將項梁統帥的主力軍打得全軍覆沒,項梁本人也在戰鬥中身死。歷史的命運再次走到了一個關口上:這時候北方的抗秦形勢,是糟得不能再糟,先前扯旗復國的齊王田瞻被章邯滅掉了,魏王魏咎也被平定了,原本轟轟烈烈的北方“六國復國運動”,只剩下趙國趙歇一系,被圍困在巨鹿城苟延殘喘。而項梁北進的楚軍,也被打得全軍覆沒,項家的戰將們在這場戰鬥中死亡殆盡。章邯隨即揮師北向,以60萬大軍將巨鹿城團團圍困,一旦巨鹿城破,北方的六國反秦勢力,就將徹底灰飛煙滅。而據守江南的楚國,也勢必不能獨存,這是一場唇亡齒寒的戰爭。

“唇亡”在即,“齒”們的表現卻很心寒:這時候被圍困在巨鹿的趙國,北面面臨秦國從河套調回的北方邊軍打擊,黃河南面,更駐紮著章邯的幾十萬虎狼之師。齊國被平滅後,即任的田榮被嚇破了膽,率軍縮在魯東地區自保。趙將陳余等人率大軍救援,但見到秦軍兵威之後,盡皆退縮不前。偏偏楚國內部也窩裏鬥。項梁死後,被擁立的楚懷王企圖趁機奪權,他一面重用非項家一脈的劉邦,給予他獨立的統兵大權,命他西進擊秦,牽制秦軍行動。另一面派親信宋義做主將,統領天下援軍。項羽只是他的副將,就這樣,項家只手遮天的大權,被楚懷王奪了回來。

所以,一直到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國才正式組織了援軍,一路由劉邦率領,向西攻打秦國的老巢函谷關。函谷關地勢險要,雖然秦國主力盡出,劉邦的10萬人要想攻克,卻並非易事。戰局的關鍵點還是在巨鹿,如果不能解除巨鹿的圍困,消滅秦軍40萬主力,那麽劉邦的覆滅也只是時間問題。援助巨鹿的任務,楚懷王交給了宋義,項羽只是副將。這個宋義和項梁一樣,也是楚國的世家,楚國復國後,他擔任楚國令尹(宰相),和項梁平素爭鬥甚多。楚國復國後,宋義的任務主要在安定地方,籌措糧草,招撫流民生產,對楚國政權的穩定出力頗多,但軍事並非他的特長。他對後來西漢的“貢獻”是:他建議楚懷王,派劉邦西征牽制秦軍,並立下“誰進漢中誰為王”的規矩,才有了日後劉邦的坐大。是年九月,宋義被楚懷王正式委任為“上將軍”,統兵北進。進兵到山東曹陽後,宋義被秦軍巨大的陣勢嚇倒了,立刻下令全軍休整,和秦軍以黃河為界對峙。雖然後人說他“膽小”,但宋義的想法還是有道理的:此時楚國後方穩定,物資充足,而中原戰亂不已,秦軍又剛剛得勝,采用穩守的方式消磨掉秦軍的銳氣,才是最穩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