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吳起,最悲壯的改革者

說到戰國早期策動了封建化進程的各路改革家,那是一個英傑薈萃的榜單。這些敢於向舊有奴隸制制度開刀的勇士們,以其大無畏的精神和精準的思路,把握住中國社會發展的脈搏,促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全面轉型,在中國走向封建社會的道路裏,他們其實是發動機的角色。

但是這些發動機的命運卻是悲慘的,其中大多都是以悲劇結尾,即使是秦國這樣發動自上而下改革的國家,從變法中嘗到了巨大的甜頭,導演了變法事業的商鞅,最終也難逃死亡的命運。他們用自己的死亡,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托起者,和一個舊時代的殉道者,而如果說其中最慷慨悲壯的人物,或許就當屬曾經參與過魏國變法,後來又導演了楚國變法的吳起。

如果說到吳起,或許我們還可以加上另一個稱呼:戰國變法家的第一奇人。

比起諸多的變法家來,吳起是個很奇怪的人,他的奇怪就在於他做什麽都行,無論是文是武,都是當時英傑中的翹楚。

但這個翹楚,開始的名聲卻不好。吳起是山東定陶人,公元前440年生人,定陶在當時屬於戰國中的衛國,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國。出生在這裏的吳起,小時候的運氣還不錯,他家是當地的富戶,史載“家累千金”,在當時也是一個新富階層。關起門來安安穩穩過日子應該不錯,但是吳起偏偏做了個奇怪的選擇,他不喜歡平淡的生活,偏偏要建功立業,想建功立業,就要四處砸錢。吳起開始砸了,先砸到了魯國首都曲阜,投身於儒家學派門下,拜了當時著名的儒家學問家曾參為師,後來又師從於當時的另一個著名學問家子夏。儒家學說的內容,大多都是倡導和平,反對戰爭,但吳起卻是個很奇怪的學生,他這個人從來不喜歡消停,偏偏喜歡打仗,而且讀儒家學問,反而讀出了新覺悟,經常把儒家的學說,自己嘗試著應用到戰爭裏面去,還經常喜歡和人探討。這時候的吳起,不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他在投身儒家之前就有“前科”,吳起為了求得功名,四處撒錢送禮,不但毫無用處,反而將祖宗留下來的家產全敗光了,這樣的人,在當時人眼裏,自然是遠近聞名的敗家子,風言風語立刻就起來了。如果是別人,也就聽聽算了,可吳起不是一個算了的人,立刻殺掉了說他壞話的鄉鄰30多人,人命官司犯了,老家便待不下去,吳起和母親告別,發誓不混出個人樣絕不回來,就這樣,才來到了魯國。

在當時,吳起的名聲很不好,而且他睚眥必報,最喜歡和別人較真,比如學堂裏討論問題,別人都是動動嘴皮子,他急了卻能動手打人。這個不招大多數人喜歡的人,當時還是有人欣賞的。此時在齊國的大夫田居就是一個,大國的官員到底有眼光,當場看出吳起不是一般人,他對吳起說,你將來一定是出將入相的人物,我們家將來就靠你照顧了。然後,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事實證明,田大夫的話,前半句準得離譜,後半句卻錯得離譜。

這時候吳起的生活,到底是好起來了,田居是個好事做到底的人,不但給了他女兒,還給了他大筆嫁妝,足夠他在魯國安身。然而好景不長,吳起很快又得罪了教授他儒學的老師曾參。那時吳起的母親死了,按照儒家的規矩,母親去世,子女應該回家奔喪並且守孝,吳起這時候正一心忙著奔前程,哪裏顧得了這個,幹脆兩腳一跺——不去!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儒家孝道,這是儒家弟子們生活的基本準則,誰要敢違反那就是大逆不道,結果曾參大怒,立刻把吳起逐出師門。吳起也不在乎,反正儒學裏的思想,他也不感興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幹脆鉆研起了兵書戰策。事實證明,他確實是一個聰明的人物。除了平時喜歡好勇鬥狠外,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對戰爭可以說是個門外漢,但憑借著幾本兵書,外加自己對於儒家思想的理解,他將這些思想雜糅起來,竟然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兵家學說。這時候的吳起,還經常在魯國當地的學宮裏參加各種辯論活動,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確切地說是越來越臭,一個不孝順父母且性格囂張跋扈的人,放在當時崇信儒家的齊國,是非常被人所不齒的,被人不齒,也就沒有出頭的機會,那時候的吳起,日常生活主要靠嶽父家接濟,不然早就要喝西北風了。

吳起人生的第一次機會,出現在公元前410年。那一年齊國大舉進攻魯國,這時候的齊魯兩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差距已經空前懸殊了,一般只要齊國進攻,魯國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但魯國不想挨打,想不挨打,就要抵抗,要抵抗就要有將領,要有將領,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