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遼東是如何丟的(第2/3頁)

遼東女真,從明太祖朱元璋時代就開始接受了冊封,各部落都是明朝的“朝廷命官”,比如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就在明成祖朱棣遷走遼東三王後,被冊封為建州衛指揮使。遼東女真開始成為邊患,是從嘉靖末年開始,先前的他們,大部分時間都站在明朝一邊,經常隨明朝攻打蒙古部落,也曾有個別時期被蒙古部落脅裹,跟著蒙古一起打明朝,比如土木堡之變時,就有女真部落參加瓦剌對明朝的作戰。但一直以來,明朝都視女真人為“小角色”。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海西女真5000人侵擾明朝遼東重地撫順,這是女真部落有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侵擾。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裏,建州女真、哈達女真都曾和遼東明軍發生摩擦。此時的明朝財政正緊張,遼東明軍也多為步兵,騎兵甚少,因此對於女真部落的侵擾,多是消極防禦,憑城堅守,直到李成梁的到來。

李成梁是一個擅長打騎兵戰的將領,但明朝戰馬匱乏,讓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李成梁做出了一個決定:重修寬甸六堡。寬甸六堡,即孤山新堡、新甸堡、寬甸堡、大奠堡、永甸堡、長甸堡,東起鴨綠江,綿延200多裏,由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1449年)名將董鄂修築,至明朝後期已廢棄。李成梁重修六堡後,不但拓地700裏,更把六堡變成了貿易集市和戰馬產地。當地水草豐美,適合放牧,且臨近女真控制區,便於貿易,更重要的是,它是抵禦女真騎兵進入遼東的屏障。寬甸六堡的繁榮,不但讓李成梁迅速獲得了巨額的財富,更得到了充足的戰馬來源。從此之後,李成梁的嫡系遼東騎兵開始壯大,並終成勁旅。

實力壯大後的李成梁,發動了對蒙古、女真部落的全面清剿,在重創蒙古部落後,李成梁將矛頭轉向了女真。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李成梁以誘敵深入計,重創建州女真。建州女真首領王臯被俘,後送到京城處死。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李成梁假裝與葉赫女真做生意,將葉赫女真頭領海清努誘到開原城襲殺。同年李成梁又向哈達部發動總攻,全殲女真哈達部。萬歷十九(公元1591年)年,一度聲勢浩大的女真部落,相繼被李成梁重創,幾乎奄奄一息。

然而李成梁卻獨獨漏掉了一個人——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世襲貴族,先前被李成梁殺死的王臯,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李成梁發動了對建州女真阿台部的攻擊,全殲阿台部,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也皆在這場戰鬥裏被明軍誤殺。事後努爾哈赤忍氣吞聲,投靠了李成梁。之後就是清史稿裏津津樂道的“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努爾哈赤回到家後,用13副鎧甲做本錢,起兵四處攻打其余部落,李成梁也樂得見女真部落自相殘殺,對努爾哈赤大肆籠絡。從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開始,努爾哈赤相繼滅掉了海西女真、葉赫女真,統一了建州女真。到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努爾哈赤在古勒山之戰裏以少勝多,擊敗海西女真、葉赫女真、蒙古科爾沁聯軍,正式確立了他在遼東諸部落中的最強地位。

對努爾哈赤的所作所為,李成梁始終縱容。究原因,一者李成梁治理遼東的方式,就是通過挑撥各部落爭鬥從中漁利,樂見女真部落相互攻殺。二者李成梁始終把海西、葉赫女真當做最強敵手,早期的努爾哈赤實力弱小,自然不被李成梁當做敵人。最重要的,是努爾哈赤對李成梁始終恭順有加,每年不惜血本賄賂,其討好李成梁的方式,按照明史學者孟森的說法是“無所不用其極”。公元1592年抗倭援朝爆發後,大批駐遼東明軍進入朝鮮作戰,遼東成為真空地帶,這給了努爾哈赤擴充地盤的機會。抗倭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後的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努爾哈赤創立了滿文,分散的女真族,已然被他整合成一支團結的力量,成為明王朝大敵。

對於即將到來的危險,明王朝還是渾然不覺,李成梁於明朝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退休,其長子李如松接替他的職務,卻在1597年遭蒙古泰寧部伏擊陣亡。這時候的努爾哈赤依然比較老實,除了繼續攻打不聽其節制的女真部落外,對明王朝依舊畢恭畢敬。此時,他還頂著明朝冊封他的“龍虎將軍”頭銜。16世紀的最後十年,騷擾遼東最猖獗的,是短暫復蘇的蒙古泰寧部和土蠻部,駐遼東明軍的戰略重點,也一直集中在遼西地區。十年之間,明朝遼東總兵一職先後換了8人,除了李如松戰死沙場外,其余7人,都是因為指揮不動遼東軍而去職。李成梁以私恩帶兵的弊端,在此時暴露無遺:早年跟隨李成梁征戰的猛將們,大多腐化,全不復當年之勇,連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梅、李如柏等人也不例外。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遼東明軍和女真部落發生了一次罕見的摩擦,遼東總兵馬林被女真哈達部擊敗。馬林被降職,李成梁得明朝重新啟用,回任遼東總兵。李成梁到任後不久,努爾哈赤順勢出兵,徹底剿滅了哈達部,既向李成梁表了忠心,又乘機擴大了實力。李成梁在奏折裏稱贊努爾哈赤“忠勇可嘉”。即使如此,李成梁也不得不承認,他辛苦打造的遼東軍,已不是當年光景。掌控遼東局勢,80歲的他已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