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萬歷其實『四大征』(第3/7頁)

但豐臣秀吉不是真心和談,只不過利用和談做幌子借機備戰。雙方使者往來密切,日方也假意接受了明軍的三大和平條件:冊封豐臣秀吉為明朝藩屬日本國王,從朝鮮撤軍,放還擄掠的朝鮮官民。實際上,從公元1593年四月停戰起,日本就開始了新一輪備戰。公元1593年六月豐臣秀吉頒布了“從軍法”,規定凡年滿16歲男性都要服兵役,同時大力購買馬匹,在朝鮮沿海和日本本土訓練騎兵。公元1594年八月,豐臣秀吉更用重金收買葡萄牙人,得到了葡萄牙當時的主力戰船“蜈蚣船”,並下令仿制演練。公元1596年九月,依照先前和日本達成的“和平協議”,明朝使者楊方亨至日本“冊封”豐臣秀吉。自以為實力大增的豐臣秀吉,此時終於露出了獠牙,他先是當眾羞辱明朝使者,將明朝使者驅逐出境,繼而又行反間計,在朝鮮散步謠言,說朝鮮水師大將李舜臣要造反,導致李舜臣被下牢獄。公元1597年一月,豐臣秀吉再次出兵,派15萬大軍侵朝,朝鮮戰爭風雲再起。

不巧的是,這次日本侵朝,明朝國內又有戰事,西南播州土司楊應龍造反,明朝正在全力鎮壓。因此日軍壓境朝鮮時,駐朝明軍僅有6000多人。朝鮮方面還是一如既往地不經打,日軍勢如破竹,再次逼近王京。碧蹄館之戰中救李如松突圍的楊元死守南元,幾乎全軍覆沒,危急關頭,由解生統領的2000薊州兵(戚繼光當年在薊州練兵的骨血)死守稷山,與2萬日軍血戰,成功將日軍打退,為明王朝穩住了戰局。此時李如松已去世,明朝以兵部侍郎刑玠為薊遼總督,麻貴為備倭總兵,楊鎬為朝鮮軍務經略,率4萬大軍入朝。

明軍於公元1597年十月入朝,先攻打星州不克,繼而在青州設伏,重創日軍毛利秀元部,此戰雖未全殲敵人,但日軍從此再未發動進攻,明軍轉守為攻。十月二十三日,明軍兵分三路包圍蔚山加藤清正部,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戰,如果能成功攻克蔚山,就意味著日軍的後路被斷,侵朝日軍將被分割圍殲。但蔚山由日軍苦心經營多年,其軍隊也是侵朝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明軍進攻打響後,多次沖鋒皆受挫,戰事進行了十數日,明軍寸步難行。關鍵時刻,遊擊將軍陳寅率領浙江趕來的戚家軍奮勇沖陣,連續攻破日軍蔚山大營,明軍乘勝追擊,攻破日軍大部分堡壘,將日軍壓制在蔚山最後的要塞——島山營。眼看勝利就在眼前,未曾想指揮此戰的楊鎬為了讓嫡系李如梅(李如松的弟弟)搶功勞,竟下令擔任攻堅的戚家軍撤回,由李如梅發起攻擊,李如梅很不爭氣地被日軍打退,而大好戰機就這樣消逝。隨後明軍多次搶攻皆不能奏效,又趕上大雨如注,明軍火器無法轟擊,戰局驟然惡化。公元1598年一月,日軍小西行長部率軍馳援,沖破明軍外圍包圍圈。明軍總指揮楊鎬竟然臨陣脫逃,帶頭逃竄,明軍登時大亂。幸虧戚家軍的吳惟忠、陳寅兩部堅決斷後阻擊,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終讓明軍全身而退。蔚山之戰在清朝人編的《明史》中一直被說成大敗,有說法是明軍損失2萬多人。而根據朝鮮人的史料記載,明軍損失的確切數目是3258人。日軍方面也付出了重大代價:《日本戰史》說,戰前蔚山加藤清正部有2萬人,戰後只剩5000人。雖然如此,但蔚山之戰並未達到切斷日軍後路的目的,可謂功虧一簣。

蔚山之戰徹底把日軍打醒,此戰之後,日軍的戰略變成了龜縮堡壘,消極防禦,即使總兵力遠遠多於明軍,卻不敢與明軍野戰。之後明軍多次集中兵力,攻打日軍盤踞朝鮮的蔚山、泗川、順天三大要塞,日軍嚴防死守,使明軍一次次攻擊受挫。同年十月,發動侵朝戰爭的豐臣秀吉去世,接替豐臣秀吉主政的日本“五大老”,此時的主要目的已變成如何讓日軍全身而退。潛伏在日本的明朝錦衣衛,及時獲知了這一情報。因此明朝薊遼總督刑玠決定,趁日軍撤退時,從海上阻截,徹底消滅日軍。

公元1598年十一月,日本主力部隊開始全線撤退。明軍采取了“圍其必救”的戰術,由海戰名將陳璘與朝鮮水師名將李如松合兵,在露梁海設伏,截斷日軍主將小西行長的退路。十一月十九日,日軍島津義弘部前來援救小西行長,結果被明軍包圍,露梁海戰打響,明軍以巨艦封鎖海口,用炮火猛烈打擊日軍。當年俞大猷創建的抗倭英雄部隊“俞家軍”主動擔任沖鋒,由鄧子龍率領快船攻擊日艦,雙方先是炮戰,繼而是白刃戰。朝鮮水師特有的龜船甚至采取“自殺式沖鋒”,用撞擊的方式撞沉日艦。日本艦隊左突右沖,始終無法突破明軍包圍,在觀音浦,明軍火箭齊發,焚燒日艦,豐臣秀吉苦心創建的日本海軍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至二十日天明,戰鬥基本結束,明軍擊沉焚毀日軍戰船450多艘,殲滅日軍近2萬人。被斷掉退路的小西行長也遭明軍圍殲,其部隊7000人陣亡,只有他本人帶幾十個親兵奪船而逃。此戰明軍也付出了慘重傷亡,水師副將鄧子龍和朝鮮水師主將李如松雙雙陣亡。至此,持續7年的抗倭援朝戰爭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