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敗神話戚家軍(第2/8頁)

軍隊土地流失的最大危害,就是大量士兵流離失所,或者淪為軍官家裏的佃農。有的無地士兵為了活路,不得不給權貴家當雜役、奴仆,到了嘉靖朝中期,甚至達官貴人家修樓蓋廟,也就直接調部隊當苦力,保衛大明江山的百萬雄兵,就這樣淪為了苦役、雜役、佃農。這樣的軍隊要戰鬥力,顯然不可能。結果,就有了明軍戰場上屢戰屢敗的情景。

中國封建王朝的軍事歷史,總有這樣一個固定的劇本,早期國家軍隊強大的時候戰無不勝,後期國家軍隊戰鬥力衰退腐化,就不得不依賴大量帶有私家軍性質的軍隊,來繼續保家衛國的使命。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唐朝末年的各路藩鎮,宋朝的嶽家軍等等,都屬於這類性質。從明朝中期開始,隨著政府軍戰鬥力的退化,大批有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開始自己募兵,編練有濃厚私人烙印的軍隊,以期建功沙場。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建立私人烙印濃厚的募兵軍隊,並非戚家軍所首創,早在土木堡之變時,大同總兵郭登就曾“招募健兒五千”,用以補充兵力不足,但那時明軍戰鬥力猶存,募兵只是補充。到了明朝中後期,邊防形勢日益嚴峻,大批募兵軍隊悉數粉墨登場。在戚家軍揚名立萬之前,嘉靖年間,北方有宣府總兵馬芳在宣化編練的“馬家軍”,南方有譚綸曾在南京、台州等地“招募壯士,教以戰陣”,四川有大將劉顯的“劉家軍”,還有早期在蘇州抗擊倭寇,由任環招募蘇州鄉民組成的“任家軍”,和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有一支精銳水師“俞家軍”。然而眾多的“X家軍”中,大多都是曇花一現,時至今日,名聲最響亮的,還是戚繼光親手打造的那支英雄部隊——戚家軍。

戚家軍之所以名聲響亮,自然因為戰鬥力強悍,戰績輝煌。這一切,是怎麽做到的?封建王朝中後期,私家軍性質的部隊,往往比政府軍更有戰鬥欲望。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統帥的個人威望,士兵對敵人的苦大仇深,打起來不用動員,嚴明的紀律,同宗的地域性。戚家軍,不但兼而有之,且有獨創。

和其他的X家軍相比,戚家軍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戚家軍的士兵幾乎都來自於浙江義烏,對倭寇苦大仇深,戚繼光個人,也建立了在軍隊裏的絕對威信,戚家軍紀律之嚴明,在封建社會上,怕是只有嶽家軍可以比肩。但與其他X家軍不同的是,其他的募兵軍隊,多數只能依賴於其原統帥的調度,一旦統帥換人,不是戰鬥力潰散,就是士氣懈怠。戚家軍不同,後來的歷史證明,即使在戚繼光晚年遭罷斥後,他留下的戚家軍依然保持了強悍的戰鬥力,在後來的萬歷抗倭援朝戰爭中建立功勛,並在遼東與後金的會戰中用一場壯烈的戰鬥走完了最後的路程。在各類“X家軍”中,戚家軍更像一支國家軍隊,一支無論由誰統帥,都能保持堅決的紀律,絕對的服從,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的軍隊。這一切,都來自於戚繼光個人的獨創——制度建軍。

戚家軍與其他軍隊最大的區別,就是嚴格到極致的軍事制度。這是一支從選拔士兵,軍事訓練,乃至思想動員上都有嚴格紀律條令的軍隊。戚家軍的選拔條例是最嚴格的:城市中人不要,相貌油滑的不要,在衙門裏做過事的不要,性格暴躁的不要,優先挑選的,是憨厚樸實的農民。戚家軍的練兵條例也是嚴格的,根據現存戚繼光家鄉蓬萊的有關記錄,戚家軍的訓練科目,是明軍中最多的,包括陣法、號令、練心、膽氣、力量、武藝六方面。戚家軍的待遇也好,雖說工資不高(士兵一年十兩白銀,折合人民幣六千元,只相當於自耕農一年收入),但獎金豐厚,比如每殺死一個敵人,就獎賞30兩,繳獲的戰利品,士兵平分。沒仗打的時候,就拿訓練來發獎金,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初二,是戚家軍訓練考核的日子,考核成績好的,就發獎金,成績差的,就扣工資。另外比如作戰有功,勇敢沖鋒,再小的功勞,都找由頭獎勵,再小的錯誤,也找由頭扣錢。除了嚴格外,戚家軍也有人性的一面,規定除“軍機”“謀反”“殺人”“奸盜”“賭博”等“原則問題”外,其他錯誤只要初犯,都可免於處罰,但一旦受罰,就要集合同隊士兵,將軍律高懸供桌上,當場處罰。戚家軍的“思想工作”也做得好,每個營的戰旗都繪有不同的圖騰,以示忠君報國思想,思想動員灌輸到每個士兵。戚繼光的理想,就是要用嚴格的制度,樹立一個軍隊的榮辱、尊嚴、士氣、信仰,打造一支戰無不勝的雄師,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