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空中“死亡陷井”(第2/3頁)

適應能力超強的飛行員被分配到了全國最大的一所飛行研究院。它擁有一條6公裏長的跑道。他們曾在此試飛過多種新式飛機。而許榮林們則是飛機交付之前的最後一關。

眾所周知,訂貨方向制造方下達技術指標:速度應該是多少,重量是多少,載重噸位是多少。制造方按要求造出成品。但是,飛機正式交付軍隊或地方航空公司之前需要他們這些試飛員進行最後把關。因為不管飛機造得有多好,使用過程中仍會發現諸多缺陷。這再正常不過了。汽車也大抵是這樣。即便是“金龍”這樣的頂級車,跑了幾十萬公裏之後,也會暴露一些缺陷。也就是說,需要不斷加強與改進。這一過程被稱之為“使用試驗”。飛機制造廠生產出來的首批樣機,離實際應用和交付軍方和地方還差得遠。因而要進行數千次飛行。

就許榮林的親身經歷而言,經常會遭遇危險情況。他們有時候是在極端條件下試飛,為的是摸清飛機的性能極限。

飛機有兩個安定面。臨近地面時其要承受巨大的速度壓力。這些安定面開始顫振,並可能引起共振導致機身斷裂。記得那一次,許榮林所駕飛機的一側機身已經斷裂了,所幸沒有危及全部機體,他還來得及彈射出艙,事後只是造成了脊柱斷裂的“輕微後果”。現在的他,全身共有4處壓縮性骨折和4處椎間盤突出。

試飛最危險的時刻是起飛和降落,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此時飛機處於失高度、失速且機動性差的狀態。有一次他試飛戰鬥機,在150米低空撞上了鳥群。不得不迫降於野地。所幸地方還算開闊。當時他鼻梁骨折,遭受了第一次壓迫性骨折。他保持住速度,沒有釀成墜機慘劇。然後迅速選定降落地點,最後成功降落。

作為試飛機員,雖然報酬豐厚,和少將一般無二,但他們的工作極其危險。試飛員的平均壽命只有29至36歲。在位於市郊的軍人公墓中,安葬著116名試飛員。“火鷹”式噴氣戰鬥機的試飛就犧牲了7人,“鴻雁”式轟炸機的試飛犧牲了9人。最多一次他們一個月安葬了12名同事。軍人公墓和附近街道擠滿了送別的人群。他會駕駛飛機從人群上空做兩次飛行——這是他們的一個傳統,通常是駕駛最新式的戰鬥機送葬。

今天這一次,如果不能把飛機平安的開回去,就是別人給他開戰鬥機送葬了。

許榮林和張麗娜駕駛的“火雀”式噴氣戰鬥機是一架由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驅動的飛翼式戰機,從俯視角度上看,基本就是一個有著W型尾的等腰三角形,象極了武俠小說裏大俠們用的暗器飛鏢。是以剛才許榮林有此一罵。

所謂飛翼,顧名思義就是指沒有機身只有機翼的飛行器(也沒有任何垂直翼面),純粹的翼形表面具有最純粹的升力性能,這種飛機可以大大減輕重量,降低阻力,節省制造費用,加上其慣性低,還增加了飛行的機動性。由於飛翼的種種優點,引起了中國軍方的極大興趣。“火雀”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的產物。

“火雀”的機翼采用中等弦展比設計,相對厚度達13%,翼端前緣比較寬厚並向後逐漸延伸變薄。“火雀”的兩個發動機短艙全部位於飛翼的尾部中央位置,一台在上一台在下,中間由機翼隔離。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兩台引擎同時中彈的幾率,並且發動機短艙的形式顯然利於更換不同型號的引擎,使整架飛機看起來動感十足。全機共有三具油箱,所有油箱均采用自封式設計,安裝惰性氣體阻燃系統。為了保證飛機外形的光滑,減小氣動阻力,飛機的駕駛艙完全融入機身並位於機體三角形的最頂端,座艙蓋與機體表面齊平。駕駛艙采用加壓和重裝甲設計,整個機鼻部位使用了全透明材料以保證視角,位於其中的兩名乘員均以俯臥姿勢進行操作。這樣做的優點是可以使飛行員承受更大的過載,但在飛機損壞嚴重需要棄機時,卻是需要費一番周折的。

更要命的是,失速尾旋一直被三角翼戰機視為禁區,困擾著中國航空兵訓練水平的提高和飛機性能的發揮,嚴重影響著飛行安全。因為飛機一旦失速進入尾旋狀態,就會像進入了一個巨大的磁場,並呈麻花狀墜落,常常導致機毀人亡。因而失速尾旋被世界航空屆譽為“死亡陷阱”,它像迷霧一樣難以捉摸。

今天,駕駛“火雀”飛機進行首次大迎角試飛。

在萬米高空,許榮林和張麗娜操縱飛機逐漸降低速度,當速度降到240公裏每小時左右時,飛機操縱開始變得吃力。隨著速度繼續降低,飛機機頭向上擡起,迎角變大,進入失速狀態。此時由於持續的失誤操縱,飛機進入了正尾旋——“死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