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不一樣的領袖,不一樣的戰鬥

華軍不肯放棄,作為預備隊的第311步兵師和第503獨立坦克營(14輛坦克)加入戰鬥。反復攻擊之下,德第132步兵師也支撐不住了。

8月14至15日夜,蘇德聯軍實施了撤退。8月16日,第1步兵師和第254步兵師替換下了殘破不堪的第132步兵師。經過這次激戰,華軍重創了12至14個俄國營,消滅了34輛坦克。幸存的德國士兵雖然身心俱疲,卻也感到中國人的攻勢只能到此為止了。

事實上,華軍在這一線的確已經元氣大傷,炮彈也基本耗盡。8月17日,華軍受命堅守占領地區。8月22日14時40分,傅孝安下令中止了戰役。從7月22日至8月22日,華軍純減員20890人,傷59047人。總傷亡近8萬。

蘇軍戰時統計顯示,從7月21日至8月20日,其第18集團軍損失了26443人。但該數據的準確性值得懷疑:根據中國東線外軍處的統計資料,從1943年7月2010月,蘇軍的野戰師由43個增加為54個。兵力卻從71萬下降為50萬1千。減少20萬以上!而北方集團軍群上報的7月21日至8月30日損失,卻只有48649人!

以近20萬人的損失,換取對方5萬精兵的傷亡,對1944年的蘇軍來說,的確是上算的買賣。雖然拿人命來換算效率,顯得很不道德,但斯大林顯然並不這麽認為。在他看來,巨大的傷亡證明了蘇聯紅軍的英勇,當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茹科夫、茲多羅夫采夫、哈裏東諾夫“蘇聯英雄”稱號,以表彰他們在空中撞擊中國轟炸機的英勇行為的命令在報上發表後,斯大林給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打電話說:

“要更廣泛地宣傳蘇聯人民的英雄主義。應當記住列寧的呼籲書:‘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要使人民相信,中國惡棍是可以擊敗,也應當擊敗的!”他不等回答就掛了電話。

是的,應當從精神上激勵人們。報告和報刊每天都介紹千千萬萬的士兵、指揮員和政工人員不惜犧牲、為每一道防線而戰鬥的事跡……

除了純粹的軍事工作之外,斯大林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來處理經濟問題和組織問題。最近幾天,他同馬林科夫和朱可夫一起研究了列寧格勒黨組織提出的關於建立民兵師的問題。斯大林當時還不曾料到,這項倡議會變成一股強有力的潮流,到年底時竟然能組成將近60個民兵師、200個獨立團,它們在以後的戰爭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9月4日,沃茲涅先斯基和米高揚呈報了國防委員會“關於制定保證國防需要的軍事經濟計劃”的決議草案。斯大林幾乎看也不看就簽了字,因為接待室裏擠滿了等候接見的軍人。而他只能指望從各條戰線傳來越來越壞的消息。沃茲涅先斯基匆匆忙忙地報告說,8月30日蘇聯人民委員會批準了總動員國民經濟計劃,規定在最短期限內將經濟轉入戰時軌道。在沃茲涅先斯基之前,撤退委員會主席什維爾尼克晉見過斯大林,報告了聯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員會“關於人員和貴重物資的撤運和安置順序”決議的執行情況。按照計劃,首先撤往西部的只是鄰近國境線的企業。但是僅僅過了幾天,軍事上的失利就迫使他們徹底重新安排。當時誰也不曾想到,在極短的時間內能運走而且很快投產1523個工業企業,其中包括1360個國防工廠。對這個事實無論作多高的評價都不為過分。只是由於蘇聯人民發揚難以置信的、近似奇跡的自我犧牲精神,全力以赴,整個龐大的工業才得以向西遷移了幾千公裏,而且很快就開始恢復蒙受了損失的軍用武器庫。盡管進行了大遷移,而且常常遭到轟炸,國防工業在1944年仍然生產了6000架作戰飛機、3500輛坦克、近8000門大炮和迫擊炮。……用一個半小時接見軍人之後,斯大林又回過頭來處理黨和國家的事情,他簽署了馬林科夫提出的由中央任命的1170家重工業軍用大廠的黨委書記的名單。斯大林給馬林科夫寫了一張便箋:“我建議考慮一下在機器拖拉機站和國營農場的政治部中也建立這種制度。”

“今天我們通過了在機器拖拉機站和國營農場建立幾千個政治部的決定。由於大片國土淪陷及勞動力上前線,農業擔負了保證軍隊和全國糧食供應的艱巨任務。”

把所有能夠設想的最高職務集於一身的人幾乎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戰爭進一步確立了他絕對獨裁者的地位。

鐵道人民委員伊?弗?科瓦廖夫這樣寫道:“我記得,有一次讓我去克裏姆林宮開會,當時我是軍運局長。我一看,來的人有鐵路幹部、軍人,還有中央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參加會的還有卡岡諾維奇和貝利亞,貝利亞有一段時期負責運輸工作。斯大林進來了。大家都站起身來。他開門見山地說:國防委員會決定成立運輸委員會。我建議選舉斯大林同志擔任委員會主席……他自己是這麽說的。這次會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可是我記住了這次會上的一句話:‘運輸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前方的事情掌握在運輸手裏。請大家記住:不執行國防委員會的指令就送交軍事法庭。’他的嗓門不高,說話有口音,可是我背上直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