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3/3頁)

相比於中美兩國,日本人的裝備和情報工作可能有些遜色,但他們的航空母艦戰術還是相當高明的。日本人不僅把每一艘航空母艦看作特混艦隊(由一位將軍銜的指揮官指揮)的戰鬥力核心,而且將每一艘航空母艦都當作一個獨立單位來行動。就是說,支援艦艇為航空母艦提供最有效防空保障的同時,航空母艦本身要在防空和反潛中首先發揮最大作用,在航空母艦之間,戰鬥機巡邏和轟炸機空襲兩者都能統籌安排,兩艘航空母艦的兵力可以同時攻擊一個目標,加倍打擊敵人。而中國和美國航空母艦的行動準則是,在不打亂整個作戰計劃的前提下,指揮特混艦隊的每一位將軍視情況需要,可以自行其事。然而,這種做法在實踐上往往導致戰術配合失調,給警戒艦艇增加負擔;每艘航空母艦要單獨派出戰鬥機進行巡邏,為攻擊部隊護航;水面艦艇要承擔防空和反潛雙重任務。

此時,日本輕型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也紛紛起飛。

日本人知道,他們的工業資源根本抵不過美國和中國,所以,他們盼望使戰爭能夠速戰速決。因此日本人也預先制訂了一些應急造艦計劃,主要是為了改善航空母艦短缺的情況。早在1931年,日本人就設計了一艘大型潛艇供應艦,以便在必要時可以很快改裝成航空母艦。1934年,日本又設計了2艘快速加油船。這些艦船結構上的主要特征是,必要時可以安裝飛行甲板和武備。結果,1940年到1941年,“大鯨”號、“劍崎”號和“高崎”號都分別改裝成“龍鳳”號(排水量13360噸,載機31架)、“祥鳳”號和“瑞鳳”號(排水量11262噸,載機30架)輕型航空母艦。“龍鳳”號的飛行甲板太小,因而大多在近海活動。“祥鳳”號和“瑞鳳”號的飛行甲板較寬,成為艦隊中有效的作戰艦只。這些輕型航母作戰也相當活躍。象“瑞鳳”號就多次參戰,後在錫蘭海戰中被中國海軍擊沉。日本海軍類似的改裝航空母艦還有不少,象日本郵船公司有3艘17000噸級的豪華郵船“新田丸”、“八幡丸”和“春日丸”,投入營運後不久戰爭爆發。由於通往歐洲的正常航線中斷,這3艘郵船被海軍征用,用來改裝航空母艦。“春日丸”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改裝,1940年9月改裝竣工。1940年“新田丸”和“八幡丸”同樣也進行了改裝,歷時大約6個月。這3艘輕型航空母艦重新命名為“大鷹”號、“沖鷹”號和“雲鷹”號,航速21節,載機30架,作為第二線艦只或輔助航空母艦服役。如果說日本人曾經制訂過某種護航政策的話,這3艘艦可以說是第一批護航航空母艦。“大鷹”號、“沖鷹”號和“雲鷹”號裝有攔阻裝置和彈射器,能夠同聯合艦隊一起行動,一開始其主要任務,只限於運送飛機和訓練飛行人員,但在特殊情況時,也可以參加戰鬥。另外,1940年10月,日本郵船公司兩艘更大的27000噸郵船“出雲丸”和“韁原丸”開始進行改裝。這兩艘郵船於1941年6月下水,1942年夏季編入現役,命名為“飛鷹”號和“隼鷹”號,排水量為24140噸,載機53架。這是日本第一批把煙囪裝在上層建築上的航空母艦,煙囪呈26度斜角外伸(這是日本航空母艦煙囪的典型配置),以使飛行甲板避開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