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新救世主”(第3/3頁)

“謝謝。”羅斯福溫和地一笑,回答道。

“那我就先走了。”議員將煙蒂在桌上的煙灰缸裏掐滅,站起身來,“對了,順便問一句,關於‘金子的麻煩’(暗指金本位制),你當上總統以後,打算怎麽解決?”

“在危機和衰退的威脅之下,人們是最容易妥協的,團結也最容易被打破,輿論也最容易被誤導,社會注意力也最容易被分散,”羅斯福笑了笑,說道,“這時候那些特定的計劃才最容易得以實現,而且不容易被發覺,你為什麽現在這麽著急的要問我解決的辦法呢?”

“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就明白了。”議員開心地大笑起來,表明他已經從羅斯福那裏得到了想要的保證。

“那我就告辭了,祝你一切順利,總統先生。”議員穿好衣服,戴好禮帽,再次向羅斯福伸出手來,羅斯福和他握了握,送他走出門去。

議員離開後,羅斯福似乎是松了一口氣,他回到了房間裏,繼續整理自己的講稿來。

就象議員說的那樣,羅斯福當選幾乎是順利成章的事。羅斯福在48個州中贏得了472張選票。胡佛這個“被拋棄了的總統”(《時代周刊》這樣挖苦他)只得到了59張選票。自林肯以212票對21票擊敗麥克萊倫以來,兩黨競選史上還沒有人得到過這樣大的勝利。羅斯福在1933年,就是象這樣的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

1933年3月4日星期六,是羅斯福宣誓就職的日子。華盛頓烏雲低垂,冷雨瀟瀟,似乎也暗合了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事實。

當國會山鐘鳴12點時,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終於成為美國第32任總統。

就在這一天,許多美國人在前工業社會民主時代的那種原始狀況下生活。被房東趕出門外、被截斷煤氣水電的人們加入了全國四處流浪的大軍。“他們象破木爛船,隨處飄流,舉目四顧,灰心喪氣。他們當中有正派誠實的中年人,他們貧窮勞累,滿臉皺紋;有的是青年男子,滿頭長發,從不梳洗;他們穿城過鎮,或是搭乘鐵路上的貨車,或是揩油坐私人汽車。這些無家可歸、走投無路的美國公民,走遍了整個美國。天冷的時候,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來,他們忍饑受凍,四處碰壁,肚子空空,前途渺茫,心煩意亂,輾轉奔波。然而,這樣的景象僅是逼真地刻畫了不幸者中的一小部分人。更多的千百萬人只因肯象畜生那樣的生活,才免於死亡。”

大蕭條給美國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在數百萬流浪大軍中,瘟疫、性病、犯罪現象十分流行。有的女孩子為了糊口,往往冒著懷孕危險,10美分賣身1次。“失業與失去收入已經破壞了無數個家庭,使這些家庭成員精神頹喪,失去自尊心,摧毀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可雇傭性,夫妻、父母子女暫時或永遠地離散。許多家庭勉強維持著外表形式,但往日的平靜與和諧伴隨著道德的崩潰而一起消失了,種種看不見的創傷在家庭每個成員的心靈上留下了多年後也難以撫平的印跡。”

人們對時局、政府政策的怨恨之情已達到飽和的臨界點,“有一種強烈的懸空之感,一種憂郁的煩躁,什麽事都可能發生。當某個城鎮的銀行破產時,廣大儲戶表現出的不是憤怒,而是覺得自己的社區已成為類似某種可怕疾病一樣蔓延的形勢的犧牲品。許多美國人對現行兩黨制度心灰意冷,民間對當局的不滿以種種無情、冷酷、尖刻、辛辣的自發方式傾泄而出。”

而羅斯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任美國總統的。

美國著名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統的顧問之一、曾負責起草許多重要演說稿的羅伯特·舍伍德這樣寫道:“人世間任何一位掌管世界命運的劇作家也不可能再為一位總統——或是一位新獨裁者、新救世主的出場設計得比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出場更為出色的了……赫伯特·胡佛的一場前戲為下面的羅斯福大戲留下了很寬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