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居安思危(第2/3頁)

“在海洋魚類當中,章魚受到攻擊時能噴出墨汁,魷魚能噴出發光液體,借此來迷惑天敵,自己則趁機逃之夭夭。這些也都屬於化學防衛範疇。最有趣的是,因為魚的嗅覺極為靈敏,有些比獵犬強千倍,很容易嗅出它們害怕或厭惡的氣味。”

“這是在海洋深處生存的海蝸牛,它能吐出一種含鹽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唾液,別說動物肌體,就是滴在巖石上也會使之冒煙氣化。因此,海中動物包括鯨、鯊、鱷都不敢去惹海蝸牛。”

“象這只河豚,它的內臟帶有劇毒,還能排出帶有劇毒的魚卵。河豚毒的毒性比化學毒品氰化鈉大一百二十倍。倘若海裏的其它動物吞食了它或它的卵,會很快神經麻木中毒死亡。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去吃河豚。”

“象這只小小的比目魚,也能排泄出一種乳白色毒性極強的液體。鯊魚盡管兇猛無比,但一沾上這種液體,嘴巴就像中了魔似的立即僵硬,成了名副其實的紙老虎……”

聽著這妙趣橫生的化學啟蒙課,範旭東和李燭塵禁不住相視一笑,他們沒有打擾教室裏的師生們,而是悄悄的離開了。

而差不多與此同時,在天津大學的一間大教室裏,也在上著一堂和化學武器有關的課,但其內容則和“永久黃”職工小學裏所講的內容大相徑庭。

“……化學有毒物質用於戰爭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義上的化學武器卻出現在本世紀初。化學武器是一種大規模殺傷破壞性武器,與普通常規武器不同。它具有劇毒性、空氣流動性、中毒途徑多等特點和巨大的殺傷威力,有特殊的軍事價值。因此,從它誕生的一刻起,就不斷地在戰爭中使用,與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此次歐戰後期,戰場上幾乎到處都充斥著化學武器的影子,並在戰爭中發揮很大作用。”

“眾所周知,化學武器被視為邪惡的不人道的武器,歷來為國際社會所禁止,制定的有關公約不下10個。但是為達到戰爭或戰役目的,戰爭的一方或雙方往往是不顧世界輿論的譴責挺而走險。”

“雖然國際上簽訂了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公約,但化學武器是被徹底銷毀,退出戰爭舞台呢?還是繼續發展並仍在戰爭中使用?現在還不好說,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我們熱切希望一個沒有化學武器的世界,但同時也不應該放松警惕,而是應該加緊做好防護準備。”

“因為化學武器本身的特殊性,加上其技術性很強,人們也許對它了解得並不多。從今天開始,我將比較系統地介紹化學武器的產生、發展到逐步成熟的過程,描述化學武器的種類、性能以及在戰爭中的使用情況,並對化學武器的未來發展趨勢作了預測,力求使大家對化學武器有一個全面真實的認識。”

“我先講講化學武器的由來。”

“萬能、慷慨的大自然賜予人類以智慧,這使人類接受了無數文明進步的啟蒙,創造多少燦爛的文化,人類得以延續和發展,但與此同時人類也接受了許多邪惡的啟蒙,制造戰爭,互相殘殺,使人類處於毀滅的邊緣。”

“武器是戰爭必不可少的工具,戰爭在發展,殺人的武器也在不斷演變,曾幾何時,在紛繁復雜的武器家族中誕生了一種隨風而動、殺人無形的‘毒魔’,這就是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是利用各種毒劑對人員及其它生物不同的毒害作用,進行大規模殺傷的武器。說白了就是以毒攻敵。其實在古代戰爭中早已有之,人類應用有毒物質由來已久。”

“人類使用有毒物質最初是為了謀生,早在數千年前,人類用燃燒未幹的木材、濕草所產生的濃煙攻擊野獸,依靠濃煙的刺激作用,將逃避於深穴巖洞中的野獸熏出,然後獵取為食。後來,人們則將這種煙攻野獸的辦法,用於兩軍爭戰之中。”

“在我國遠古時代,為爭奪中原大地,曾展開過一場文明與野蠻的大較量。象征文明的南方炎、黃部落聯盟與代表野蠻的北方的蚩尤部落經過連年征戰,最後在涿鹿之野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大決戰,正當雙方撕殺得難解難分,蚩尤布起漫天大霧,黃帝的軍士盡皆為之所迷,頓時陣腳大亂,傷亡慘重,後幸黃帝坐指南車指明方位,才挽回敗局。這也許是人類有史記載得最早的‘毒氣戰’。”

“公元前559年,晉、齊、魯、宋等13國組成聲勢浩大的聯合軍團,共同討伐秦國,並連克秦軍。為扭轉不利態勢,秦軍在徑河上遊投放毒藥,汙染水源,致使晉、魯等國軍隊因飲用河水而造成大量人馬中毒,被迫退兵。”

“又如在公元225年,諸葛亮率領蜀軍南征,七縱七擒,徹底降服南方部落首領孟獲,取得重大勝利。其中在二擒孟獲橫渡金沙江過程中,軍士見水淺,從竹筏上跳入水中,結果紛紛倒下,口鼻出血而死。後找當地人詢問,乃知是由於原始森林落葉腐爛,加上雲南五六月份高溫潮濕蒸發出瘴氣,江水受到嚴重汙染所致。對方也就是利用這種自然條件作為防禦敵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