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同路殊途(第3/3頁)

現代意義的潛艇是由愛爾蘭裔美國人約翰?菲利普?霍蘭研制成功的,而法國人則後來居上,設計出了適於遠洋攻擊作戰的潛艇。而德國海軍則一直到1904年由於俄國向克虜伯公司訂購了一艘以法國先進設計為基礎的潛艇,這才猛然醒悟到這種艦艇身上孕育著的重大潛能。這些為俄國建造的新潛艇是卓越的遠洋潛艇,武備很強。同時,由於這些潛艇為雙層殼體結構並有著巨大的浮力,因而又具有良好的適航性。這些潛艇不僅僅是限於近海防禦,而且有進攻的能力,因為其法國設計者從來就沒有掩飾過他們認為大型潛艇能夠擔任攻擊任務這一信念。德國人一旦醒悟,就立即投入行動。在1906年年底,德國海軍從克虜伯公司接收了它的第一艘潛艇。而幾乎與此同時,在東方,中國和日本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這種海中灰狼身上。對於日本來說,他們對潛艇的態度可以說研究的目的多一些,而中國則是因為海軍過於弱小的關系,想要在未來的戰爭中,以潛艇出奇制勝。

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比較幸運的是,他們得到了一位對潛艇在戰爭中的作用有著深刻認識的“掌舵者”。

在中國,海軍一直有較大的獨立性,海軍部長也可以就海軍的建設、管理以及指揮等諸多問題直接向國家元首報告。因此,和陸軍相比,它不會卷入太多的政治對立,因而也沒有必要拘泥於更多的傳統束縛。所以,相對思想還比較陳腐的中國陸軍,中國海軍具有非常高的革新精神,同時也有著比較積極的作戰精神。

在1916年,在楊朔銘的推動下,中國海軍決定引進三種潛艇進行試驗,這三種潛艇選擇了當時比較典型的設計方案,采用了基本類似的尺寸大小進行試用,以獲得經驗促進國產化。第一種是單層艇殼的美國試驗型號“萊克”型,還帶有可以縮放的輪子,可以在海底行駛。第二種試驗艇則是在海戰中俘虜的德國克虜伯公司所屬的日爾曼尼亞造船廠建造的德國U艇。最後一種則是根據江南造船廠設計師設計的近似“淚滴型”船型的潛艇,這種潛艇有著較好的水中航行能力。

除了上述三種試驗型潛艇,馬尾造船廠和江南造船廠都總結了西方同類潛艇的經驗和教訓,研制成功了德國U艇的改進型號,也就是後來馬尾造船廠的“飛鯨”級潛艇和江南造船廠的“飛魚”級潛艇。這些新式潛艇優良的性能給西方國家的觀察家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這時中國兩大造船廠所具備的寬廣的建造空間以及精良的建造工藝已經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有能力建造新式潛艇。此時中國海軍對潛艇顯示出了更大的興趣,因為海軍高層此時更希望獲得一種大型的遠洋型潛艇。

到1914年第一次大戰爆發之時,中國海軍對於實戰中還剛剛被投入不久的航空兵以及潛艇,已經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並不亞於其他國家。在此之前,由於中國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態以及國內局勢的動蕩不安,海軍當局並沒有能夠得以充分及時對這些新生力量加以引進,而現在,在楊朔銘的努力下,中國政府已經有足夠的財力對獨立研究潛艇力量進行支持,使中國潛艇部隊的建設沒有落在主要海軍強國的後面,而一旦多數潛艇得以完成,也馬上引起了世界各國海軍界的廣泛注視。

在中國海軍中,潛艇的艇員的素質是最為精銳的,其篩選之嚴,甚至超過了海軍戰列艦隊和航空部隊而成了全海軍之冠。積極活潑的環境以及高額的津貼,使潛艇部隊成了中國水兵們向往的地方,自然艇員的訓練也非常嚴格,中國海軍當局為了使這支新生力量盡早融入整個艦隊,也花費了不少的努力。當然,中國潛艇部隊的發展,並不能說是一帆風順的。

相比之下,日本海軍對潛艇的研究起步要比中國早得多。

在甲午戰爭後,日本成為擁有亞洲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的國家,同時日本也對潛艇這一新兵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計劃加以引進,但引進的過程並不順利。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爆發前,日本為了應對俄國的擴張開始進行積極的戰爭準備,日本海軍在進行新一輪的擴編的同時,卻打斷了原本的潛艇引進計劃,就這樣日本潛艇的出現足足遲了2年之久。但誰也沒想到,1904年5月15日日本海軍“初瀨”號和“八島”號兩艘前無畏艦同時在中國旅順港外觸水雷沉沒的意外事件卻給日本的潛艇計劃帶來了轉機,日本海軍立刻恢復了潛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