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歷史的拐點(第2/3頁)

幾名留學生這時也紛紛起身,聚攏到了黃興身邊,一位留學生看到黃興手裏的東西,說道:“這可能是德國人扔下的炸彈。”

“不可能是炸彈,德國人的飛機和飛船飛不進來的。”另一位留學生斷然否認道。

隨著戰爭變得越來越艱難,法國首都巴黎成了德軍重點進攻的目標,為了保衛巴黎,在和德軍戰線之間的防禦地帶,法軍布置了大量的經過改進的高射炮群和飛行速度很快的飛機。德軍為了摧毀巴黎軍民的士氣,使用轟炸機對巴黎進行夜襲的次數逐漸增多(白天轟炸巴黎基本上是找死),但除了月明之夜外,德軍轟炸的準確性幾乎等於零。夜晚的巴黎實行了極為嚴格的燈火管制,不但沒有一絲燈光,而且遍布著高射炮,德軍的飛機只能在高空投彈,因而無法準確的攻擊目標。而在德軍飛機來到之前,法國人卓有成效的警報系統也使每個人都有了充分的準備。

為了保衛巴黎,浪漫的法國人煞費苦心的依著流動著的塞納河的輪廓,在馬恩河環形地帶的兩岸,建造了一個模擬巴黎的城市,用以欺騙德國飛行員。這座假城市甚至被加上了明顯的界標,以便於德軍飛機的駕駛員易於識別。但看上去德國人並沒有上當受騙太長時間。

“不象是炸彈。”黃興搖了搖頭,說道,“炸彈的碎片沒有這麽厚,這應該是炮彈的彈殼碎片。”

“可德國人的炮打不了這麽遠啊,先生。”一位留學生說道,“德軍陣地離巴黎最近的地方差不多也有六十五英裏,現在的大炮,最遠的射程也不會超過二十英裏,怎麽可能打到巴黎呢?”

這位留學生話音剛落,遠處的另一條街上再次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升騰起的火光映紅了站在街上的人們那一張張驚懼的臉。

“德國人的科技一向厲害,也許弄出了更厲害的大炮也說不定。”黃興想起了那位在美國巧遇的年輕將軍自己設計的重型火炮,一時間不由得有些恍惚,“這高科技的力量,的確是令人難以想象啊!”

正象黃興所估計的那樣,為了能夠轟到巴黎,德國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研制了三門大炮,每門大炮都有七十五英裏的射程——這恰恰就是從巴黎到置放大炮的所在地聖戈班森林的距離!

剛才爆炸所產生的可怕破壞,就是這些被稱為“巴黎大炮”的鋼鐵怪物造成的。

為了能打到巴黎,克虜伯的軍械工人制造了到現在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炮——“巴黎大炮”。這種大炮的炮口直徑為8.26英寸(210毫米),炮筒差不多有十二層大樓那麽高——長118.2英尺(34米)。由於這麽長的炮筒是不可能支撐它的自重的——不論德國人的鋼材的剛性多麽好,在近炮口處炮筒無可避免地會出現下垂。德國人采用懸臂支架支撐炮筒,克服了這個問題。同時,德國人還設計了可以沿著鐵路軌道滾動的有輪緣的車輪,讓“巴黎大炮”具有了一定的機動性。“巴黎大炮”總重達375噸,大炮本身就有180噸重。炮筒按固定的50度的角度升高,而射程的增加或減少則由改變黑色火藥的數量來調節。巨大的鐵路旋車盤可使炮架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轉以改變方向。“巴黎大炮”的炮彈重為276磅(126公斤),是由堆到差不多12英尺高的430磅火藥發射的。炮彈以每秒鐘五千五百英尺的初速飛向二十多英裏高的上空,然後在高高的同溫層中幾乎沒有什麽阻力地猛沖,借助地心引力向巴黎作弧形下墜,至於會落到巴黎城裏的哪個地方,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現在的黃興並不知道剛才被摧毀的自己住過的旅館,正是“巴黎大炮”的傑作。黃興也並不知道,正是巴黎大炮使他憑借多年的戰場本能感覺到了危險,才沒有成為德國人炮彈下的亡魂,也免於了被德國人俘虜的命運。

黃興看了看火光升起的地方,果斷的說道,“我們走吧!馬上離開巴黎!”

1917年11月12日,德軍攻陷巴黎。

法國首都巴黎的失陷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協約國集團的士氣一落千丈,世界各國的軍事觀察家們全都震驚不已,而最感到驚駭的,則是剛剛參戰不久的中國皇帝袁世凱了。

北京,春藕齋。

此時在這間雅致的建築裏,禦前軍事會議正在緊張的召開著。

“巴黎陷於德軍之手,法軍士氣大沮,法國政府很可能單方面同德國尋求和解。”國務大臣徐世昌憂心忡忡的說道,“我看這一次弄不好協約國要敗在德國手中了。”

“是啊!德軍如此能戰,英法美三國皆非其敵手,我看我們不如及早抽身為上。”武義親王黎元洪也跟著說道。

“現在還不到咱們抽身的時候。”參謀總長蔡鍔搖了搖頭,說道,“巴黎一城之失,不足以左右整個戰局,法軍雖敗,但英美軍及我軍主力仍在,德軍陸上的優勢目前仍不明朗。且德軍海戰未能決勝,無法打破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其陸軍雖進占巴黎,對整個戰局並無太大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