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淮軍挽歌(二)

徐州到宿州直線距離150多裏,這點距離在光復軍看來不過是個為期兩三天的郊遊罷了。部隊也在出發的三天後抵達了宿州城下。

“政委,要不要把宿州城包圍起來?”兩位軍長問道。

光復軍中政委的地位比執行官高,同樣,指揮官在作戰總指揮上有發言權。軍事指揮上如果政委與指揮官杠上,指揮官有完全的理由不搭理政委。當然,政委也可以召開黨委會議討論撤換指揮官的決議。如果黨委通過這個決議,之後選出來的第二任指揮官依舊可以完全反對政委的命令。

這是一個看似可以完全對立的體制,但是這種最糟糕的情況並沒有發生過。除非是體制爛到根子上,否則讓黨委、指揮部、參謀部一起犯渾的幾率太小。更不用說戰爭失敗之後是要掉腦袋的。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擔當單位書記的政委與擔當黨委副書記的指揮官,兩人誰更能打仗,在軍事會議上大家就聽誰的。

如果是政委更能打,這就叫做黨委決定。如果是指揮官更能打,那就是專業至上。當然,所有前提只有一個,黨委會議所有成員必須是黨員。現在還沒出現過非黨員當上指揮官的先例。

雷虎身為十幾年的老軍人,聽了這個問題之後看了看騎兵師師長,“他們會不會選擇逃命?”

這是站前討論過的問題,如果敵人倉皇逃命,就派遣騎兵部隊追擊。此次出動的四個軍並沒有向心攻擊,徐州軍區的兩個軍一前一後直奔宿州。安徽軍區的兩個軍一個進攻蒙城,一個進攻阜陽。在最初的計劃中,三個城市打下之後,四個軍合兵一處進攻渦陽,進而解放曹操與華佗的故鄉毫州。接下來前出商丘之後,這場戰役就基本結束。河南南部地區由湖北軍區負責解放,就不由遠淮河防線司令部負責了。

部隊都認為徐州軍區一定會參加河南北部的戰鬥,戰鬥中騎兵部隊會有充分上陣的空間。徐州軍區沒有大規模使用騎兵部隊的經驗,以前的騎兵師基本是騎馬步兵,而不是沖鋒騎兵,此次戰役也有進行實戰的打算。

總指揮部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軍長們說道,“這和最初的軍事計劃不太一樣。”“沒必要故意讓敵人溜走。”

軍長們用如此正經的理由反對雷虎的意見,其他人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果此時清軍見到光復軍殺到城下,立刻打開城門落荒而逃,那自然得讓騎兵部隊去追。故意制造讓敵人逃跑的機會,這就未免太托大了。追擊戰或許可以殲滅大部分敵人,可圍城戰能夠全殲敵人。如果有什麽淮軍重要人物在追擊戰中逃走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雷虎自己也不是特別希望制造出騎兵部隊出擊的機會,大家都反對,他也就下令,“圍城!”

宿州城內的安徽巡撫衙門裏面一陣慌亂,如果是淮軍的話,三天走超過150裏的距離也並非辦不到。但那必須是小部隊,就如江忠源的使者那種七八個人的隊伍,發現對面有大量光復軍的部隊,他們撒丫子就跑,也能以最快速度跑回來。但是數萬兵馬的行軍與此完全不同。行軍、飲食、休息,一個安排不得當,部隊行動速度就會大大降低。

光復軍圍城前,江忠源的部下就提出了是不是先逃出宿州的建議。江忠源毫不遲疑的否定了這個建議,如果宿州這樣的堅城都不戰而逃,整個淮北還有哪座城市是能夠守住的?他派劉坤一帶領一些人離開宿州前去渦陽等地籌集人馬,那裏有五萬左右的湘軍與淮軍的圍子武裝,也一萬多淮軍駐紮。這支力量要是能夠動用起來,江忠源覺得至少可以與光復軍一戰。

讓劉坤一出城之後,江忠源親自帶部隊上城,除了緊閉各個城門之外,還要圍觀光復軍的行動。大部隊行軍三天,每天至少走60裏地抵達宿州,這定然是極為消耗體力。江忠源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光復軍布置陣地,拖放大炮。那幫戰士一個個龍精虎猛,沒有絲毫的疲憊。

江忠源本以為自己或許還有機會派兵偷襲一下,直到光復軍完成了包圍圈,他都沒看到自己有任何可乘之機。

回到巡撫衙門,淮軍的上下都懵了。無知在很多時候是一種幸福,如果淮軍沒有在洋教習的逼迫下做過類似的訓練,他們還能嘲笑一下光復軍的軍事安排莫名其妙。在城頭看光復軍的準備時候,光復軍相當一部分安排都讓淮軍覺得非常熟悉。淮軍在洋教習逼迫的訓練時候怨聲載道,做的也是拖拖拉拉。看光復軍的部隊做著更復雜的工作,那種利落幹練,讓這幫識貨的家夥感到一陣陣寒意。

炮位與陣地布局合理,防禦嚴密。別說白天靠近是死路一條,就是晚上出擊也決計討不了好處。“大人,我們能等到援軍麽?”這是唯一能詢問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