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淮軍挽歌(一)

1767年7月的淮北剛進三伏天,溫度依舊不高。此時地球還沒進入升溫期,夏天的溫度遠沒有21世紀那麽高,穿了官服也沒有那麽熱。

江忠源就官服齊整的在宿州的安徽巡撫衙門裏面聽著屬下稟報情況。現在很快就要進入收獲期,田裏的莊稼就要開鐮收割。曾國藩平定了以渦陽為中心的匪區之後,整個淮北都變得安定起來。各個圍子都直接受淮軍控制,軍糧供應總算是穩定下來。有了糧食就能繼續戰爭,能繼續戰爭就能維持大清的江山。對這位大清屈指可數的忠臣兼重臣,這也是他現在殫精竭智所做的事情。

李鴻章封了公爵的消息讓江忠源感到高興,卻沒有讓江忠源感到嫉妒。能夠在紛亂局面下看清局面,一舉收復洛陽。江忠源大贊李鴻章此戰可與李愬雪夜入蔡州相提並論。李愬雪夜入蔡州在軍事史上被人津津樂道,就是因為李愬“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無論是難度還是戰果,此戰的確是極為值得稱道。

李鴻章是淮軍的人,現在當了洛陽知府,朝廷準許李鴻章建立“洛軍”,也算是成了一鎮諸侯。淮軍不少人都建議淮軍也出兵打仗,建功立業,江忠源領著大家一起以期封侯封王。但是江忠源卻要求淮軍現在老老實實在淮北待著,“當下天下局面危如累卵,我等在淮北堅守,屏蔽北方。若是輕舉妄動,只能讓韋賊有可乘之機。”

光復軍與淮軍之間有著好幾年的和平,最初的時候淮軍也是整日裏惴惴不安,隨便一點風吹草動都能把他們給嚇得魂飛魄散。可人類這種生物有著超強的習慣能力,看光復軍沒有北上的意思,淮軍先是習以為常,後來甚至有膽量去挑戰一下淮南的光復軍。

那次帶兵的正是李鴻章。李鴻章遭到了光復軍的迎頭痛擊,全軍覆滅之後,光復軍又把李鴻章他們給放了。這種做法固然讓淮軍再也沒有了南望之心,但是淮軍卻更加放下心來。光復軍的這種做法某種意義上很像是在示好。連被俘的李鴻章都能被釋放,雙方的軍隊更像是一種守邊的部隊,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對攻局面。不管是真的這麽認為,或者僅僅是想緩解壓力而給自己找借口,這種想法在淮軍裏面盛行起來。

江忠源說不要給光復軍趁虛而入的機會,淮軍眾將倒是覺得江忠源多慮了。只是江忠源乃是主將,他既然這麽說,大家自然得這麽聽。其實大家心裏面也是頗為不以為然的。

商量好了糧食問題,淮軍將領們再次提出了出兵作戰的提議。當然,大家這次的理由已經不再是要建功立業,封王封侯。劉坤一說道:“大帥,現在圍剿撚匪的事情已經到了緊要關頭,湘軍與僧王的蒙古八旗已經快把撚匪逼到絕路,我等此時若是能夠出兵加入圍剿,定然能夠將撚匪一舉蕩平。洛陽也在朝廷手中,我等就可以暫時安穩一下。”

江忠源是很認真的考慮著劉坤一的建議,加入圍剿撚軍的行列,盡早結果撚軍,江忠源也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只是當時局面不定,撚軍行動如風,如果派遣太多部隊前去河南只怕要陷入長期作戰中。眼下湘軍的糧草供應近一半都是由江忠源負責,若是湘軍也大規模出動,糧草實在是供應不上。所以李鴻章不管怎麽強力請求,江忠源也只給了他一萬五千兵馬。

“此事還需與曾公聯絡才行。”江忠源答道。

劉坤一聽到這話,臉上立刻有了喜色。江忠源終於松口啦!他不再強烈反對,而是要與曾國藩先商議。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事情,畢竟有李鴻章的前例所在。曾國藩理論上是主帥,可李鴻章借用與湘軍合作的機會,一家夥獲得了比曾國藩更高的爵位。若是說曾國藩心裏面沒有芥蒂,劉坤一是完全不信。即便曾國藩胸懷若谷,他能接受這個事實,可曾國藩的下屬們可不會接受這個事實。此時再說與曾國藩合作剿滅撚軍,湘軍那邊的第一念頭自然是淮軍又要來爭功!

“還請大帥趕緊張羅此事,撚軍此時已經是垂死掙紮,而此時他們只怕更是更兇殘。我等若是不能加入剿滅,天知道撚匪會做出什麽事情來?”劉坤一正色對江忠源說道。

江忠源也不戳破劉坤一的打算,他答道:“我這便給曾公寫信!”

信送出去之後的第四天,信使連滾帶爬的沖進了江忠源的府邸,他一見到江忠源就跪倒在地喊道:“大帥,一支韋澤的兵馬從徐州那邊順著官道而來。卑職看他們的動向大概是直奔宿州而來。這就趕緊逃回來向大帥稟報!”

江忠源一驚,他派遣使者北上,怎麽會迎頭撞上光復軍的大隊人馬呢?他剛想呵斥使者,又自己想明白了關鍵。淮北在淮南以北,這是很正確的地理認知。十幾年來,包括光復軍在內的敵人一直從江忠源的南邊打過來。實際上光復軍占據了徐州之後,淮北其實遭到了光復軍西、北、南三面包夾。只是江忠源還是習慣的認為敵人會從南邊來,所以對北方來的敵人感到很不習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