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吸血(一)(第2/3頁)

為了獲利,洋鬼子可以發動戰爭,打得鹹豐皇帝逃離了北京城。但是看到滿清頂不住了,洋鬼子就跑了,他們甚至連打滿清的心思也都沒有了。在《北京條約》中。洋鬼子們強制要求在北京建立大使館,當時滿清上層的擔心是國家的要務都被在北京的洋鬼子知道了。

現在為了能夠與洋鬼子接洽,恭親王奕訢非常希望洋鬼子能夠在北京建立大使館。可此時洋鬼子不僅沒有大使館,連在天津的領事館都不見了。想到這裏,恭親王怒道:“你不仁,我不義。既然如此,我們就先把糧食弄到,不給他們錢!”

寶鋆苦笑道:“恭親王,若是真的如此就好了。洋鬼子精著呢,他們的糧食船根本就沒有靠岸!”

聽寶鋆這麽說,恭親王大概能確定的是,寶鋆也做出過不給錢的打算。可明顯這種思路並沒有能夠變成現實。

就在滿清高層討論著糧食問題的時候,一支船隊正停在渤海之外。這支船隊中最核心的是三艘六千多噸的商船,作為護衛的則是四艘鐵甲艦。每艘鐵甲艦的鐵質外殼厚度大概在80到100毫米之間。這是光復軍最近的成果。

最初限於造船能力,鐵甲只有15到20毫米。經過大量的海試,經受了風浪。海軍逐漸增加著鐵甲的厚度,根據情報,外國鐵架艦的鐵甲厚度在200毫米左右,被重炮轟擊中也無法打穿這樣的裝甲。光復軍的海軍雖然還沒來得及與洋鬼子打幾仗,但是對付滿清的水軍想來是足夠了。100毫米的鐵甲頂不住重型艦炮,但是100毫米的鐵甲絕對頂得住滿清水師的火炮。有這樣的海軍主力艦艇護衛,海軍才能放心的讓六千多噸的商船到渤海之外做生意。

在此時,軍艦上討論的是非常理論的問題,韋澤寫了一份《海權論》的初稿,在《海權論》裏面,韋澤提出了航運權的問題,並且提出了一個全世界範圍的海權問題。從1996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後的整整20年,中國兵不血刃的得到了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紅利。

全球所有國家的市場都向中國打開了大門,全球所有國家的市場都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出現了大批行業倒閉的問題。首先倒下的就是東南亞,其次是歐洲的很多行業。

但是這些表象之下,則是一個全球航運自由航行的基礎。這是美國佬在二戰後決定的。在二戰之前,各個海上強國都是畫地為牢,為了營運起自己的強大海軍,這幫人真的要收取大量的買路錢。

韋澤沒看過馬漢的《海權論》,但是他本人卻根據自己的認知,最終拿出了韋澤對未來的設計,這個未來中國海軍設計就是韋澤的《海權論》。在這裏面,韋澤確定的就是建立強大海軍,對航道的絕對主導權。絕對主導權不僅有對外國海軍的排斥,還有消滅海盜,建立航路服務在內的思路。當然,開辟了這樣航路的中國,自然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中國或許能夠因為世界局面,在21世紀兵不血刃的得到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紅利,而韋澤在19世紀後半段,只有用軍事力量來得到自己的好處了。指望和平完全是幻想。

認真學習,認真討論《海權論》,這是海軍官兵的基本安排。不過這種打發時間的行動並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來北方做買賣。

光復軍沒有用軍事行動參與到對滿清的戰爭裏頭來,但是這可不等於光復軍就準備坐視滿清這麽無聲無息的覆滅。任何朝代的覆滅前都會有一個最終的垂死掙紮的階段,滿清想來也該如此。京城的糧價飛漲,光復軍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就派遣了船隊向北方銷售糧食。

以前的糧食走運河,現在占領濟寧的苗沛霖自稱齊王,大有獨立建國的意思。苗沛霖當然不敢對光復軍動手,但是光復軍並不想賭一把,蒸汽船也是很重要的物資,若是有損失,大家會心痛。更重要的是,走運河的效率太低,六千多噸的船只在湖南等地一次裝滿糧食等物資,順江而下,直奔渤海外,其實滿輕松的。

很快,外圍就出現了其他船的身影,光復軍此行的不僅有大船,還有一批小船。小船在外圍構成了防衛的陣線,雙方很快就開始接洽。雙方先是談論價格,接著驗貨。接著在海上進行裝卸。這都是技術活兒,光復軍為了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技術還死過不少人。

裝卸結束之後,那些小船離開,把糧食或者其他生活用品運到北方去。光復軍的船隊則在等待著下一輪前來做買賣的人。

貿易進行到了第五天,終於來了一支船隊。這支船隊的模樣很是不一般,在他們的船後面還拖著東西,到了近前才能看清楚那是巨大的樹幹。在這些船後面有著巨大的木排,每一根木頭看著都是百年以上的大樹,光復軍海軍的人員都激動起來,那些賺到的黃金白銀,其實都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海軍其實分不到這些東西,還要花費心力來包圍交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