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約克長子倫敦稱王(第3/4頁)

蘭開斯特軍雖然獲得勝利卻處境不容樂觀,缺乏糧餉是擺在眼前的急迫問題,這樣的軍隊連王後也難以約束軍紀。他們不僅搶劫聖奧爾本斯鎮,盛情款待國王與王後的修道院也被擄掠,劫犯們連一只湯勺、一個餐盤都不放過。國王出面發表聲明,也要求王後下令至少別傷害修道院,但無濟於事,劫掠者們大言不慚地說這是得到允許的行為,以代替服役報酬。心地善良的亨利六世恐懼於軍紀敗壞,認為損害了自己聲譽,堅決反對繼續朝倫敦推進。

倫敦防務空虛,聽到沃裏克戰敗的消息人心惶恐,在這個支持約克黨的重鎮,蘭開斯特軍近期的暴行更讓市民心驚膽戰,無人不擔心遭到洗劫,商鋪紛紛關張停業,家家戶戶在路口設置路障。孀居的約克公爵夫人住在倫敦巴納德城堡,為安全起見,把兩個幼子12歲的喬治和9歲的理查德送到勃艮第宮廷避禍,她自己留在倫敦日夜祈禱長子馬奇伯爵盡快到來。

不對抗王軍又能避免戰禍保全城市,這是倫敦市長最理想的盤算,他一面召集民兵部署城防,一面寫信給國王和王後,聲明對王室忠誠,但要求亨利六世夫婦保證倫敦城不會遭受洗劫。倫敦派出白金漢公爵夫人、前貝德福德公爵夫人(現裏弗斯男爵夫人)組成的貴婦團前去協商,王後同意不進駐倫敦但要求供給錢糧,市議會勉強同意條件。食物運輸車隊出發前,市民們聽說沃裏克和馬奇的軍隊正朝倫敦挺進,留守的文洛克爵士率人搶奪了貨運馬車。王後的另一個條件是,讓倫敦宣布約克黨貴族是叛國賊,被市民拒絕了。

因自己的要求被藐視,王後繼續放縱軍隊在赫裏福德郡奸淫擄掠,她把軍隊分成兩部分,讓主力撤回鄧斯塔布爾,另派一支小規模精銳推進到倫敦近郊巴內特,但被憤怒的市民驅逐。王後猶豫再三最終下令全軍北撤,一支缺乏糧餉且軍紀敗壞的軍隊,進入倫敦後會幹出什麽事來,國王夫婦心裏沒底。亨利六世堅持不肯前進,王後不再勉強,她亦不希望徹底開罪倫敦。有史家認為王後關鍵時刻的猶豫鑄成大錯,如果她一鼓作氣占領倫敦,歷史可能會被改寫。約克黨掌控第一大都作為根據地,後果不堪設想。

一路西奔至牛津郡奇平諾頓,沃裏克找到正在向倫敦進軍的馬奇伯爵。馬奇首先對未能及時趕去會師向表兄致以歉意,說自己現在缺乏軍費,窮得叮當響,所率人馬多為自帶錢糧參加作戰,因為人們聽說蘭開斯特軍的劫掠暴行,保衛家園的熱情高過對薪資的訴求。沃裏克大加贊賞,未抱怨表弟,雙方合軍一處朝倫敦進發。王後撤離創造了大好機會,2月27日約克軍抵達倫敦,馬奇將大軍駐紮在外,與沃裏克帶衛隊入城,倫敦打開大門歡迎“救世主”,市民湧上街頭狂歡。

馬奇伯爵行事不似父親優柔寡斷,他不打算再玩“清君側”的遊戲,也不滿足於爭取攝政或繼承權,而是決定直接登基為王取代亨利六世。馬奇也沒有其他選擇,現在國王已落入王後之手,雙方和解絕無可能,約克黨之前執掌朝政是利用亨利六世的名號,目前已喪失合法性基礎,繼續與蘭開斯特對抗,身份將只是一群“反賊”,實難取得法律和道德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趕緊“名正言順”。

為試探民意,3月1日約克黨在聖約翰廣場召開軍民大集會,埃克塞特主教發表一番情緒激昂的演講,指責亨利六世是篡位者,無權為王,然後向大家隆重推薦自己表弟馬奇伯爵,說他是約克家長子,首先擁有作為合法君主無可置疑的正當權利,贊美他集諸種美德於一身,國家需要這樣的君主結束亂世。埃克塞特主教發表完演說後詢問群眾:“是否擁戴約克家愛德華·金雀花為王?”人群報以海嘯般的陣陣歡呼:“天佑吾王愛德華!天佑吾王愛德華!”數小時內主教迅速起草好勸進表,晚上送到巴納德城堡,馬奇正在那裏與母親小聚。

接下來的兩天輿論聲勢繼續強化,關於馬奇伯爵稱王的文件傳遍全城。議會還在會期,雖然貴族出席人數不多,但倫敦已是約克黨的天下,馬奇稱王的議案順利通過。3月3日,坎特伯雷大主教、索爾茲伯裏主教、埃克塞特主教、諾福克公爵、菲茨沃爾特男爵等約克黨大教士與貴族齊聚巴納德城堡,集體表態支持約克家長子登基稱王。

3月4日,登基大典在聖保羅教堂舉行,傳令官宣布約克家愛德華·金雀花獲得英格蘭、法蘭西、威爾士王位;愛德華表達了對上帝的謝意,隨後儀仗隊在前面開路,約克黨領主護送愛德華穿過夾道歡呼的人群抵達威斯敏斯特宮。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埃克塞特主教宣讀登基文件,愛德華宣誓遵守王國法律,實施公正統治,隨後戴上土地冠(不同於王冠但相當於王冠),手握權杖緩緩走向王座。登基典禮結束,群臣簇擁愛德華前往西敏寺,出席贊美詩演唱式,膜拜懺悔者愛德華聖龕,貴族們單膝跪下向愛德華宣誓忠誠,一切儀式結束後愛德華乘船回巴納德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