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周德已衰(第2/4頁)

至於太子仁口口聲聲的“王室尊嚴”,與他們何幹?

而“周室六百年”恩德,不提這個還好,一提起來,有來集市販賣物品的農婦農夫就小聲嘀咕道:

“什麽恩德?吾等沒有逃亡外國,留在周地為貴人耕田種地,已經十分盡責了。家裏倉稟裏雖然盛滿糧食,三成卻要送給王室,再有三成給邑主,吾等所剩無幾。每年八月才到,吾等便要采集絲麻,給貴人做衣裳,艷華貴的衣服獻了出去,可吾等卻無衣無褐,難以過冬……”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這聲抱怨,百姓中陸續有異樣的聲音傳來。

“不錯,十一月天氣已寒,吾等還要上山獵貉,獵取狐狸皮,送給貴人做皮襖,獵到大豬要獻王公,打到小豬才能歸自己,不然就要打斷腿……到了十二月大雪紛紛,貴人們在宮室裏飲著暖酒,烤著炭火,吾等卻要繼續去冒險,砍伐柴薪給貴人燒炭,我這滿手凍瘡,就是這麽來的!”這是一位獵戶在咬牙切齒。

“織機上的梭子已經空蕩蕩,吾等穿葛鞋用粗麻線捆綁,我的孩兒們只能赤腳踩踏寒霜。相反那些輕佻的王子王孫,卻穿著吾等所織的上好絲履,大搖大擺走在周道上。周道如磨刀石般平坦,又好像射出的箭一般筆直。王公貴族們可以漫步其上,吾等草民卻只能跪在道旁的塵土裏不敢擡頭。”這是女織工在淚流滿面。

“吾等為王室效勞,職供從來不敢怠慢,卻一生一世只能做低賤小吏,拿著鬥米度日,反倒是那些公卿子弟,只要出身好,隨便什麽官位都可以補錄。”甚至連地位稍高的士人小吏也唉聲嘆氣起來。

他們一開始聲音很小,只是自言自語,或是與旁人的談論,可漸漸卻大了起來。

最後,一位衣著樸素的商賈站了出來。他雖然是周人,卻在陶丘長期居住,深受那裏自由氣氛影響的商賈站了出來,因為太子仁帶的人不多,他也不畏懼,舉起臂膀,大聲說道:

“數十年來,王室除了鑄造大錢從商賈處奪利,還有時不時的增加賦稅,可為百姓做過什麽好事?今日才來讓吾等感念王室之恩,隨太子去送死……”

“我看,不是吾等要感念王室之恩,而是王室要感念百姓養育之恩!”

在那商賈的慫恿下,眾人非但沒有如太子仁希望的拿起武器助他保衛周室,反倒將過去積壓幾十年的不公和憤怒歸咎於他,開始大聲抱怨起來。

這是太子仁未曾料到的,他驚呆了,滿腔的豪言壯語被噎住,再也說不出來。

還是太傅見人潮洶湧,想起當年的國人暴動,生怕傷了太子,於是便讓禦者趕緊驅車離開,而身後的人群則爆發出一陣勝利的歡呼,隨後各自收拾東西回家了。

……

“那些加稅和攤派,都不是余做的……”當身後的集市慢慢遠去後,太子仁才從震動裏緩過神來,對著老太傅,苦澀地如是說。

“老臣自然知道……”

太傅一聲長嘆,那些民眾的抱怨是確有其事,基本都是周景王、周敬王時期為了挽救王室財政,而實行的急功近利。但整個王室的傲慢和墮落,不知民情,則是從遙遠的宗周時代就遺留下來的弊政,平王東遷後非但沒有革除,反倒愈演愈烈,今日終於釀成了苦果,現在的周,就像當年被國人拒絕服役上陣的衛懿公一般,不得人心啊。

說話間,他們已經駛入城南外郭,到達了目的地:鐘樓。

這是一棟外郭最高大的建築,緩緩登上第二層樓後,太子仁站到了大鐘面前。

這是一個巨大的銅甬鐘,上面有的地方光滑如同銅鑒,有的地方雕刻了夔紋和雲紋,鐘身兩面共裝飾36枚高突的長形乳丁紋,極盡華麗醒目,還有長達兩千多字的銘文,開頭便是……

“二十二年,王自作用鐘……”

這是世上最大最壯觀的鐘,是周景王時代的造物。三十多年前,周景王心血來潮想要鑄一個大鐘,向國人展現自己的威風,單穆公和樂官伶州鳩都勸誡他,周景王卻不聽逆耳忠言,一意孤行,搜刮民脂民膏,花費了巨大的民力鑄了這重達千斤的大鐘“無射”。

第二年大鐘鑄成,搬到鐘樓上試敲,樂工報告說樂音和諧。景王大喜,得意洋洋地告訴樂官伶州鴆說:“你不是說這鐘鑄成後,必定會發出不諧之音麽。”

當時伶州鳩答道:“此鐘發出不諧之聲的時候還未到,有一句諺語,叫做‘眾心成城,眾口鑠金’,民眾喜歡的事,很少有不成功的,民眾所不喜歡的事,很少有不廢棄的。大王發行大泉(大面額銅幣),已經讓商賈怨聲載道,如今又耗費人力財力鑄大鐘,民眾疲憊,成周之內無不怨恨此鐘,這怨恨甚至對準了王室,臣認為這就是不諧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