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

趙侯九年(公元前480年),中秋佳節,趙無恤回到了鄴城。

這時候,距離他北上掃平東胡之患,已經過去快四個月了。

在他出征的那幾個月裏,國相張孟談將一切治理得井井有條,除了真定郡的中山國遺民有過幾次小的叛亂反抗外,一切安好。

現如今,征召的數萬軍隊和二十萬民夫都已經受完賞,拿著君侯恩賜的錢帛,以及根據功勞分配的地券,開開心心地回家過冬了。君侯還承諾,來年春耕,會給他們一些優待:討伐東胡別的東西沒繳獲多少,那三十多萬頭牛羊卻足夠讓趙國內郡的牲畜劇增,他們可以代替人力在地裏幹活,解放一部分人去做勞役,修道路,開溝渠。

趙侯重新坐鎮鄴城未央宮後,那些必須等他回來處理的政務也一一理清,在冬至前撤空了案幾上的所有卷宗。

然後便是一件比較重要的大事,在臨漳學宮裏學習了整整五個年頭後,趙侯的長子趙操終於如期出師。趙無恤在未央宮的趙氏宗廟裏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

這時候距離趙侯自己的冠禮,已過去整整二十五年了……冠禮之上,趙操沒有享受到趙無恤當年冠禮時站在東階的待遇,這意味著在趙侯心裏,對太子人選依然堅持原先的選擇。

但趙操之母伯羋並沒有失望,反而松了口氣,下來以後對兒子囑咐,讓他安安生生地做封君,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趙國律法嚴格規定,封君成年後不得內留,趙操在冠禮後,立刻就坐上馬車,趕赴東方的瑯琊赴任“瑯琊君”去了。

他這個不是諸侯,勝似諸侯的封君,擁有瑯琊沿海一郡數縣之地,將為趙無恤鎮守海濱,同時監視淄川、膠東、膠西這三個諸侯。

據趙無恤所知,趙操走的時候,還帶上了一個叫曾參的年輕人,任命他為瑯琊君幕府從事。

說來也氣人,鄴城的法律風氣,臨漳學宮的務實精神,趙操這五年裏學到了不少,但骨子裏的好儒也沒放棄。經過東胡之役後,趙無恤對這個長子是有一點失望的,他雖然跟趙佳同歲,但基本沒受過什麽挫折,想事情依然十分單純天真。

但畢竟是趙無恤的親生骨肉,他只能往好處想了,孔門的學說也不盡是迂腐的,曾參的一些理念,倒是揉雜了趙無恤提出的一些東西。何況,無恤幾年前就已經指派了好法術的成摶擔任瑯琊令,或許可以補正趙操一二。只希望趙操能聽自己的話,能夠“外儒內法”吧。

就算他想復古,想大興仁義,也對當地影響有限,趙國的封君權力可大可小,像鐘吾君趙廣德和商君趙伊,就擁有實權,但趙操這類沒有執政經驗的黃毛孺子,先讓瑯琊令越俎代庖幾年吧,不管個人喜好如何,都必須服從國策,不然就束起雙手,做一個清閑封君吧。

至於趙無恤的太子趙恒,現如今也快十五歲了,垂鬟結髻,玉面峨眉,和他母親樂靈子越來越像。趙無恤對他的教育更上心許多,讓張孟談、子夏、鄧析等人輪番授課,做趙恒的夫子,希望他在重視律法之余,接受不同的學說熏陶。

趙無恤的後宮依然是那樣子,樂靈子和季嬴維持著宮中平衡,在空同明珠進入後也沒有引起什麽波瀾,倒是這草原女子似乎極好生養,趙無恤總共之臨幸了她一兩次,十二月初的時候,居然就診斷出來有孕了。

到了臘月初八的時候,又是一年雪落時,趙無恤剛做完臘祭,回到季嬴的長秋宮裏準備休息,卻接到了一封信,一份來自草原的信……

不用打開,只用看羊皮封面上那一如赤山勒石的筆跡,趙無恤就知道,這是趙佳寫的……

……

“吾兄在上,妹再拜言。”

“初秋一別,已隔三月,如三歲兮……”

這封信應該是上個月,也就是冬至之月寫的,路上花了月余時間才到鄴城,可見這寒冬時節裏,沿途羈旅之艱難。

但這封信卻洋溢著夏天般的熱情,讓趙無恤讀過之後,心裏生出一絲暖意,驅走了臘月的冰涼。

信很長,沒有太多的吐訴思念,而是重在敘事。趙佳用有些雜亂的語氣,講述了趙無恤離開代北後,她在那裏做的事情……

隨著趙國在北疆打開局面,控制的地域自然不再局限於代郡,而是開始向外拓展。九月的時候,正值秋高馬肥,趙佳率領第一批軍屯部隊,進入代郡以北的陰山、大青山南麓地區,想要在這裏拓殖,建立一個據點。

她在信裏講述了建立據點的經過,十分曲折,以至於趙無恤都不知道這究竟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還是少女加入了想象的成分。

“陰山之陽,又有山系,因其青杉蒼翠,故名曰大青山。大青山之南有平原闊野數百裏,荒於水、武泉水流經其間,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宜農宜牧。妹聽土著匈奴鄉導之言,於荒於水之西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