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兄長的治邊四策,當真是絕妙……”

八月正望,趙無恤與趙佳,兩匹馬一黑一白,騎行在已經漸漸枯黃的草原上。羽林侍衛,以及內郡的軍隊們則遠遠在後面跟著。

與兄長並排騎行時,趙佳完全沒有之前與空同明珠騎馬時的迅捷,而是慢慢地用足跟踢馬腹部,看著趙無恤的背影,又忍不住稱贊起那一日趙侯傳示的《治邊策》來。

“此乃集眾人之智,豈能歸於我一人之功?”趙無恤笑了笑,也不攬功,將其歸功於代郡將吏的集體智慧。

龍城大會上,草原各部討好他,又是送金冠,又是尊他為“撐犁孤塗單於”,這個名號與後世的“天可汗”類似,但趙無恤沒有被吹捧迷暈了頭,他對草原胡族並不信任,這是一群養不熟的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魯人看待楚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風俗習慣迥異的夏胡?

治大國如烹小鮮,何況是歷代都很難解決的草原問題,就更不能一個勁蠻幹了,像一些軍中匹夫拍腦子想出來的“殺光胡人、燒光草原,撒鹽棄地”等不成熟言論,是不會出現在政治家腦子裏的。草原廣袤萬裏,是沒辦法絕對控制的,趙無恤更不想幾百年後,沙塵暴突襲鄴城,在進入現代之前,那可是比胡人可怕一千倍一萬倍的敵人……

所以那一日龍城大會結束後,趙無恤為代北地區定下了未來十年內的治邊基調。

第一條,是“廣建部族分其力”。

趙無恤認為,胡人分弱,有利於中國。剛好現在的漠南地區正處於一個大分裂狀態,各部落族屬復雜,有戎、有狄、有胡、有貉,語言也五花八門,兩大語系,好幾個語族語支並存。這種渙散局面,給了趙國機會。

統計之後,在空同、林胡、白羊、樓煩幾個大的種類裏,原本就有近百個互不統屬的部落,每個部落百人到千人不等,相互間也是為了爭奪草場和土地水源爭鬥不休。

於是趙無恤便打著“弭兵休戰”的幌子,讓草原各部在龍城分別跟自己歃血盟誓,維持這種分裂狀態。嚴令他們之間不得再相互兼並,遇上事情不可兵戎相向,而是要來請趙國裁斷。這樣可以有效地瓦解了各部聯合,分解了草原的力量,確保像匈奴、東胡那樣的引弓十萬的大行國不會出現。

同時,趙無恤還答應派遣官吏,為各部丈量土地,解決他們之間的牧場糾紛,此疆彼界劃定後,各部只能困居在所居轄境內,不得逾越。

這一條甚至還寫進了專門為各部制定的律令裏:“越所分地界肆行遊牧者,各部共討之。”“大部罰馬百匹,小部五十匹。私人犯者,本身及家產皆罰沒,賞與舉報之人”。

這些禁令可以使各部牧民困居一隅,相互猜忌提防。只有扼制住他們巡回遊牧的習慣,趙國才能慢慢對其編戶齊民,納入郡縣統治之內,如此一來,既然牧場有限,許多牧民就不得不從事耕作了,陰山南麓和河套都是肥美土地,就算隨便燒一把火,撒一點種子也能有好收成,還怕種不出糧食來?

除了政治上的分割,趙國還要在經濟上也將他們與中原緊密聯系到一起,這就是第二策,農牧經濟互補。

趙國將在龍城、馬邑等地開設更大規模的互市,草原各部可以養殖牛羊,獵取狐兔皮毛,跟中原換取物資,比如鹽和絲麻、奢侈品等。同時趙無恤還打算等趙國的徐、東海等郡茶園能出產茶葉時,也向塞北輸出這種解油膩極佳的飲料,以歷史上草原民族對茶葉的嚴重依賴,到時候就又有了一樣可以扼住他們的東西。

第三,則是歷朝歷代治邊的核心政策,移民實邊。

春秋時期的河套、陰山南麓跟後世不同,氣候較為溫暖濕潤,且灌溉便利,適宜農耕,秦、漢都曾往這一帶移民,最多時候高達百萬!而鄂爾多斯等地也成了秦國的“新秦中”,每年產出的糧食足夠邊塞大軍自給自足。

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移民是百年之功,而非一時之事,大量內地人口進入,必然會造成塞北地區農牧之間的劇烈矛盾沖突,所以移民暫時不會進入河套、河南地的空同、林胡地區,先從代郡慢慢往外推進,首當其中的是燕山北麓的東胡故地,還有馬邑以西的樓煩地區……

以上三條,都不用趙無恤說,對塞北極為熟悉的猗頓等人已經替他想出來了,但惟獨第四條,卻是獨屬於趙無恤的智慧。

“草原的貴族女子,可以嫁與代郡趙人將吏為妻妾。”

這是變相的和親,趙無恤已經首先做了一個表率,納了空同部的空同明珠為妾,空同部也會成為趙國在河套的代理人。在移民的屯田推過去之前,先以籠絡羈縻為主,重點扶持與公室聯姻的部落,讓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與趙國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趙國統治草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