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3頁)

其三,“宰丞發於郡縣”,趙無恤喜歡培養一些他看好的年輕人,帶到身邊做筆吏,參與政事,等到稍微成熟點就放到縣上歷練,十年之後,便可以做郡一級別的封疆大吏,再十年,可為宰輔之臣,像是之前的成摶、項橐、任章,現在的子夏,都是如此。

其四,就是已逐漸成型的羽林衛了,趙無恤把大量戰爭孤兒撫養長大,教之以書數、武藝,顯現出才幹的人重點培養,這些人在他身邊做一段時間宿衛後,一般會被放到邊疆做中層軍官,雖然跟鄴城想比苦了點,但前途無量。

其五,是被趙無恤當做墊腳石的孔門子弟,原本占據很大比例,但隨著晉國取代魯國成為趙氏中心,那些孔門子弟也就能在魯地混個資歷了。

至於學宮的士人,因為沒開起來幾年,在官場的影響並不大。

而像王孫勝這種從外國來投奔的,便常受前四個集團排擠,想要在這種體制下打出一片天地來,還是很難的,何況與他從未真正效忠趙氏一樣,趙無恤也從未真正信賴過他。

“良禽擇木而棲,或許是你沒選對地方,才會十年無鳴,十年不飛……”他心裏有個聲音如此對他說。

這念頭像是春天播下的種子,迅速在他心裏發芽生根,茁壯成長。

越想越心寒,他便從貼身衣物的夾層裏抽出一張帛來。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言簡意賅的一句話,但蘊藏的信息卻無窮大。

這是八月份時,一份從南方遞送給王孫勝的密信,寫信者是他的另一位叔叔,楚國令尹子西……

楚昭王之死,王孫勝雖然感到震驚,卻並不為他傷心,誠然這位王叔人格魅力極大,但他畢竟是奪走了王孫勝父親王位的人,也被伍子胥追得滿雲夢澤跑過。不過出於貴族應有的禮,王孫勝回到河內休整時,還是為楚王戴了三個月的孝,聯系起他在陸渾給楚王那不卑不亢的回信,趙軍一些較為傳統的將帥還是很贊揚王孫勝這種行為的。

這件事不知為何傳到了楚國去,所以才有了令尹子西的來信。

從信中明明的字上,王孫勝分明看到了這樣的暗示:“王孫兮歸來,異鄉兮不可久留。”

“楚人沒有記恨於我?”對子西的招攬,王孫勝也有些意想不到,因為楚昭王的死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他本以為楚國君臣恨透了自己,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不知道的是,“忠於其主,不忘其仇”也是楚人認可的一種價值觀,甚至連曾助晉與楚為敵的苗賁皇、巫臣,甚至是伍子胥,楚人也沒有過多抱怨,因為這些人的出奔都是楚國自己造成的。甚至於到了後世屈原時,還把伍子胥當做楚辭裏的正面形象,多次提及稱贊他。

加上楚昭王對他的評價極高,死去念念不忘要眾人若有機會一定要讓王孫勝歸國,於是子西聽聞王孫勝在趙氏不得志,便萌生了招攬的念頭。

當時正值趙無恤要征伐鄭國,王孫勝心存僥幸,故而只是猶豫,可現在……

“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

當晚他發起了燒,過了一天,燒又退了,因為體制硬朗,傷口痊愈的不錯,已經沒最初時那麽疼了。到了第三天,王孫勝已經能站起來,一瘸一拐地穿戴好衣裳,這時候聽見外面傳來一片歡呼聲。

當他出帳時,一些開心的年輕兵卒正從外面跑過,大喊著:“鄭人出城投降了!”

敵人投降,戰爭結束,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入冬前回到故鄉,過一個好年,也意味著論功行賞不用拖到明歲。

但王孫勝一臉冷漠,拉了拉皮冠,遮住眼睛,他與那些交相慶祝,與有榮焉的歡快浪潮而逆,孤獨一人朝馬廄走去……

……

鄭國的投降儀式剛結束,趙無恤就接到了一個消息。

“王孫勝走了,在後軍營地擊暈飼馬人兩名,奪馬兩匹而去。”伍林陰著臉,請命道:“此子剛受責罰,腿上有傷,肯定跑不遠,臣願帶人去將他捉回來!”

趙無恤問道:“是多久前的事?”

“兩個時辰前……”漆萬有些臉紅,鄭人已降,趙軍繃緊的神經也松懈下來,輜重營的人還以為那兩個馬夫上哪慶祝去了,誰料一直被綁在草料堆下面,所以這時候才發現。

“兩個時辰,只怕已經在二三十裏外了,此處並非趙地,沒有驛站可以一路索拿通緝,隨便繞一條小路,便能讓不熟悉地形道理的汝等難覓其蹤……”

不過看著伍林那殷切的目光,無恤揮了揮手:“想追便追一追罷,若無法追回,讓他去也無妨。重要的是,讓軍中理官將王孫勝所帥之師接管,把他的親信篩選出來審理,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不得有叛臣遺毒在軍中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