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2/2頁)

工程計劃建在漳河出山口,即沖積扇的上端修建十二道低堰,呈梯級層層攔截流水,再在每個低堰的上遊的南岸修建一條水渠。

就在當年,第一任鄴令成摶便征發當地民眾,與數千俘虜一起開始開鑿溝渠,花了三年時間,一年修起一道堰,一條溝。三年後,內戰結束,故絳移民來了,他們裏的青壯才在新家站穩腳跟,播撒下春天的種子,就被第二任鄴令計然再度征召,三年時間,把剩下的九條溝渠一一修完,這也是攻代、攻齊、攻秦三戰,趙無恤都沒用鄴地勞役兵卒的緣故。

漳水旁也有小溪、小澤,但從無到有開鑿溝渠,工程不可謂不大,民眾不可謂不苦。

雖然趙氏也有做宣傳,卻終歸無法傳到所有人耳中,這種不知所謂的勞累會讓人生悶氣,於是當地人和移民難得地同仇敵愾,又有人唱道:“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對趙無恤不敢罵,他們就罵新的鄴令,宋國人計然來,甚至還惡狠狠地說:“取我氏族而離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計然,吾其與之!”

此舉也引發了任章等力主與民休息,無為而治者的抗議,認為十二渠已成惡政,應該叫停。

“這是因為民眾對修渠的好處不夠了解的緣故。”

趙無恤卻站出來力挺工程,並宣稱:“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如今鄴地的父老還看不到好處,苦於勞役,然三年之後,吾必令鄴地父老子孫富足安康!”

於是工程得以繼續,並在去年秋收前順利完工,與此同時,十二渠的功效,開始逐漸體現出來。

去年雨水連綿,秋水時至,鄴城的土著都面色蒼白,只以為“河伯”又要發怒,水淹鄴地了。但從上遊洶湧滾來的洪水,首先要經過的是長達20裏的鄴城上遊河段,在那裏,12道石筐堆砌而成的低溢流堰出水而立,每道堰的上遊均開一個引水口,設閘門控制。

這樣一來,洪水時水流從低堰滾過,經十二道低堰層層攔截,水流自然變緩,分殺了洪水的水勢,流經鄴地的時候,便平息了不少,於平原田地無害了。

本來收拾細軟打算逃跑的鄴城豪長、民眾看著這種“奇跡”發生在眼前,不可思議之余,望向那十二道讓他們苦痛勞累的河堰時,態度便不一樣了。

“莫非,是這些河堰遏制了河伯之怒?”他們面面相覷後,終於得出了這個結論。

更明顯的好處在今年秋收裏得到驗證,今年和去年不同,雨水較少,漳水水流並不充沛,從故絳遷徙來的農夫們都自認倒黴,以為會得到一個荒年時,卻是他們深惡痛絕的十二道溝渠救了收成……

原來,枯水時十二道低堰也能攔蓄水流,供給渠道足夠的水量,這些溝渠再流入鄴城周邊十二座鄉的田地裏,使鄴地的十萬畝農田都得到灌溉。

而且,除了可以解決灌溉用水外,漳水多泥沙,泥沙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可淤沙肥田,排鹽鹵,於是在水渠的滋潤下,鄴地兩岸廣大的鹽堿地得到改良,使昔日的鹽堿荒灘成為膏腴之地,糧食畝產較修渠前提高了兩倍以上!從原來的畝產一石,一石半,一躍至兩石、三石!

所以才有了今年秋收的萬民歡呼雀躍,加上免稅三年、鼓勵生育、少有所教、逢年過節小恩小惠等策略,當地人和移民對趙氏政權,對鄴城令的態度也改變了。

這一日,巡視完秋收,又和計然定下“損有余而補不足”和“損不足以奉有余”一內一外兩條儲糧策略後,趙無恤和計然乘車離開。路過其中一條溝渠時,恰巧聽到幾名在溝渠邊龍骨水車上歡快踩踏的孩童,正用清脆的嗓音唱著當地童謠:

“我有子弟,上卿誨之。我有田疇,計然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