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夷為郡縣(第2/4頁)

讓魯國大夫們直接感到不安的,是隨後舉行的朝會上,趙無恤公然宣布,將會在魯國試行縣制!

……

“縣制?是秦國的縣、楚國的縣、還是晉國的縣?”

“大將軍乃晉人,自然是晉國的縣……”

縣制不是趙無恤的發明,在春秋時早已有之,早在兩百年前,楚武王滅掉權國,將其改建為權縣。隨後秦武公也越過隴山,鋒鏑直指冀戎,平定後,以族名建立了冀縣。晉國也不甘其後,至遲到了晉文公、晉襄公時已經在邊境設縣,什麽“先茅之縣”“瓜衍之縣”,不一而足。

縣者,懸也,本是邊境的特殊城邑,主要職能是駐軍。隨著時間推移,縣這一行政單位早已不限於邊境,晉國內部已全面推廣縣制。一般以萬戶以上方可為縣,晉國原有四十九縣,後來增加到五十余縣,分別歸屬國君、六卿統治,多數縣大夫已經不再世襲,他們成了早期官僚,主君可以隨時撤職更換。

趙大將軍作為一個晉人,打算在魯國推行晉國的制度,這看上去合情合理。

卻不一定合禮合意。

但魯國的大夫們有些不願,孟孫說在郕邑沒來,只能當趙無恤陪襯的季孫肥暗暗嘟囔道:“又要折騰……”

不過他沒讓人聽見,他倒是希望趙無恤把東地大夫們得罪得越深越好,那樣的話等春耕後碰到戰事,一旦趙無恤敗於外,他就能約合大夫們舉事於內!

比起銳意進取的晉人,魯人保守而膽小,很不願意做出改變,尤其是已經成為保守派代表的柳下季更是在公議時強烈反對。

他據理力爭道:“魯國自有其國情,和晉國不一樣,魯以大夫治國,大夫以邑為基礎,所以沿用都邑制即可。我知道大將軍是晉人,或許覺得晉什麽都好,但請記住一句話,入鄉隨俗,休要將晉國的一切都照搬到魯國來!我看以都邑治國、牧民就挺好!”

柳下季的這套說辭贏得了東地,甚至是西魯大夫們的齊齊同意,但趙無恤卻不以為然,他一個眼色,闞止就與柳下季在朝堂上辯論開了。

“都邑大夫制很好?為何我只見到了郈昭伯之亂,南蒯之叛,陽虎之亂,公若藐之亂,公山不狃之叛?大夫屢次反叛國君和卿,家臣則屢次反叛國君和卿大夫,我看魯國近幾十年來臣不臣,子不子的原因,就在於都邑制!”

貶低都邑制一通後,他又對縣制大頌溢美之詞:“反觀晉國,可曾聽說過有反叛主君的縣?”

面對事實,柳下季一時間啞口無言,魯國近年來的反叛內亂,上下尊卑異位的事情確實多得不像話。

趙無恤推行縣制的決心十分堅決,他對眾人說道:“縣的好處不僅如此,有了縣後,更容易征發兵卒,統一賦稅,防禦敵國入侵。如今在魯國,各種千戶、百戶的小邑層次不齊,難以治理,莫不如合數邑為一縣,再派縣吏統轄之。”

涉及到自身利益,魯國大夫們難得精明起來,設縣,這就意味著,自己頭上會多出一個趙無恤派去的縣吏?他們面露不安,心生不滿。

魯侯今天還是“生病”,君榻空空如也,缺了作為緩沖劑的國君,正殿上一陣死一般的寂靜,若要一人一票,今天的公議絕對無法通過的。

趙無恤已經把朝廷當成了一言堂,就算決策通不過的,他也可以利用大將軍的權威,繞開諸臣強行通過!這就是作為堂堂正卿的權力!

但他得注意分寸,注意手段,他要用軟刀子慢慢割魯國舊貴族的肉,而不是一刀見血,引發恐慌。

集權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尚且保持獨立狀態的東地加起來占了魯國人口的三分之一,還能組成左軍,提供萬余戰力。直接打殺過去,二十多個城邑不是說攻下就攻下的,這會讓魯亂延續數年,不利於趙無恤的目標。這些地頭蛇若是暗中抵制縣制,恐怕空降過去的縣吏會像東漢三國時到了地方卻被豪強和士族架空的郡縣長官一樣,無從施政。

那樣的話,想要利用縣制控制東地,割除根深蒂固的大夫勢力,至少要花費十年。但趙無恤現在可沒十年的時間,他宰執魯國,已經讓不少人紅了眼,而晉國六卿的平衡也漸漸失控,隨時可能爆發戰爭。若虎視眈眈的外敵能給他兩個秋收的機會,他就要感謝昊天上帝了。

見東地大夫們都面露不滿,他心中有計較,又補充道:“當然,縣制只是試行,先從本將軍的領地開始,再漸次推廣到收歸公室的領地,至於東地,我暫不打算實行……”

……

一二月份本是新事物萌發的季節,趙大將軍的執政也給魯國注入了勃勃生機,他不動則已,一動就大刀闊斧,直叫默默等著看熱鬧的韓虎眼花繚亂。

魯國正式進行制度改革,效仿霸主晉國推行縣制。趙無恤那占了魯國疆域三分之一的封地上,十九個千室邑,近百個百室邑被合並成了五個萬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