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2/3頁)

他要讓自己在西魯種下的文明之種生根發芽,根基遍布天下,最後與時代融為一體,讓後人分不清什麽是後世亂入,什麽是土生土長。

他還要在生命老去時撫著膝下的孫兒,指著一個不一樣的赫赫華夏,給他講述天命玄鳥的傳說……

所以,他才不會,也不能輕易死去。

比起貨真價實的他,後世的“穿越者”王莽、劉秀算個啥?

“也許我才是穿梭時空的大魔導師,命運之子,手握時運。”

於是趙無恤對伯羋笑道:“你放心,我的時運可沒陽虎那麽差勁,你方才不也說了麽,我雖然不通醫術,但除了扁鵲外,我也算個懂醫理的人,知道如何規避疫病,保護好自己和你阿弟。何況疫病的傳染已經停止,連扁鵲都閑下來開始書寫《傷寒雜病論》了,所以且安心,好好在家中等我歸來。”

……

今日趙鞅要在邑寺議事,趙無恤出來時,他的佐吏闞止就在外面的戎車下垂手等待他。

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自從秦邑大疫以來,趙無恤對這個闞邑宰之子越發刮目相看了。

和扁鵲通過此次傷寒流行辨識弟子中誰不值得托付衣缽一樣,趙無恤也有意無意地借此機會考察了下自己的屬吏家臣們。

其中要數闞止的表現最好,俘虜營和兵營自然不歸他管,但秦邑事務,趙無恤卻很大程度上交給了他。他也很珍惜機會,不但以嚴吏的形象驅使秦邑的基層屬吏負責拉運、掩埋屍體,而且日夜帶人巡行邑中,防止民眾生亂,還親自到散藥棚分發湯藥,安撫人心。

前兩者倒也罷了,最後一條實非常人能做出來的,因為一旦深入基層,就多了幾份染上傷寒的可能性。

所以,不管深入疫區、發藥救民的舉動是為了民眾著想也好,是為了擡高自家的名聲,不惜身也要讓趙無恤欣賞也罷。無恤都已經決定了,闞止是值得托付重任之人,此戰過後,可以放心地將他提拔到監察之職。

所以這次陽虎之“死”,趙無恤請示過趙鞅後,故意婉拒了子貢要親自北來送藥的請求。連平日不離身邊的公西赤,也被他譴到南方的雷澤、歷山去祭祀雷神堯舜,祈禱讓疫病早日過去……

至於冉求,在雪原之戰後,他依然帶著鴛鴦陣亭卒,被派去繼續監視盜跖。

盜跖和手下群盜可沒少剝齊人衣物回去,這些天送來的消息,大野澤群盜有因為出現傷寒而盡數病死的,但東山島上的大股群盜卻沒有什麽傷寒爆發的消息。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冉求也匯報清楚了,緣故有二:在萬余民眾投靠了張孟談主持的鄆城後,大野澤越發顯得地廣人稀,缺少疫病傳播的必要條件——集中的人口。湖邊沼澤林立,湖內島嶼星羅棋布,放到往常,這是造成貧寒窮苦的原因,而眼下卻反而成了斷絕疫病傳播的天然屏障,此其一。

盜跖非良善之輩,大野澤盡管缺少醫藥,可為了自保,當手下人裏出現傷寒患者時,他們一般將其都丟到沼澤裏沉掉。此舉和陽虎前些天的建議相似,雖說無情,卻也有效地避免了疫情傳播,所以盜跖的實力大半保全。

盜跖的事且先不提,總之,趙無恤手下隱隱形成規模的孔門一系家臣基本不在,方便他將孔門仇敵陽虎安置妥當,這一切就由與子貢並不十分友善的闞止來主持。

蹬車後,趙無恤問他:“陽虎的後事可辦妥了?”

“那具屍體已經借口防治傳播傷寒埋葬了。”

“秦邑眾人什麽反應?”

闞止恭敬地說道:“陽虎之死讓孔子之徒秦商和秦非兩人拍手叫好,但也抱怨說不將此人斬於魯城東市不足以贖其罪。陽虎的名聲在秦邑也不好,消息傳開後,那些厭惡他的魯國民眾同樣歡欣鼓舞。”

趙無恤頷首,接納陽虎,是冒著很大風險的。為了讓趙氏多一個能臣,最大的障礙除了他與無恤自己的恩怨外,還有魯國人的意見。孔子且不說,魯侯和三桓就萬萬無法接受這種處置,所以無恤才玩了偷梁換柱之計,算是將此事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陽虎也是個拉仇恨的奇才,除了齊、魯以後會徹底視陽虎為死敵外,宋、衛、鄭也對他十分厭惡,恨不能殺之而後快。如此看來,陽虎的確是除了趙氏庇護再無處可去了。

“他若是識時務,用新的身份好好為趙氏服務還好,如若不然,我請求父親殺一家臣,如屠一犬耳!”

……

趙鞅今日要與無恤和眾軍吏商議的,是開春後趙兵的行動問題,在此之前,他先宣布了幾個剛剛接到的情報。

與秦邑的日益安定相反,外面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

齊國平陰一帶的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粗略統計,目前已有數百人病亡,近千人感染,其中隨齊侯南下的齊卒占了半數。因為疫情太重,齊國人人自危,各級吏卒均無心公事,不少人告假歸家,高張早先令各邑嚴守邊界,禁民眾流動的命令亦漸漸形同虛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