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幾點補充看(第2/2頁)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與西方國家相比,蘇聯的經濟發展速度更快,但蘇聯在科技發展和生產力方面卻相對落後。70年代,仍保留原來粗放經營特征的蘇聯經濟開始放緩。蘇聯在經濟和科技競爭中與西方的明顯差距證明了意識形態的失敗,因為它所宣揚的社會主義優勢正是體現在能夠組織高效的勞動和勞動生產率。加速蘇聯經濟發展只能改造其原有的科技基礎。從表面的教條主義角度來看,戈爾巴喬夫在改革之初提出的"加速發展"和優先發展機器制造業的口號似乎是正確的。但是黨和國家已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源來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轉型,人民群眾也失去了耐心,因為國家許諾的1980年之前實現富裕的目標並沒有兌現。

蘇聯將理性的軍備和國防政策轉變為60年代對北約和中國的軍事戰略對等政策,這種政策持續了近15年的時間,俄共一些思想家至今都認為這是蘇聯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和"蘇聯人民的偉大功勛"。然而事實上這是蘇聯領導人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因為國家巨大的物質財富、科技、人力和智力資源不是用來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是用於生產軍事技術。蘇聯沒有經受住瘋狂的軍備競賽並最終敗下陣來,戈爾巴喬夫為使國家擺脫軍備競賽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將蘇聯高度軍事化的體制轉變過來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而這是戈爾巴喬夫所無能為力的。

一些人只看到蘇聯社會主義取得的成就,而另一些人則只看到其缺陷和不足,應該更客觀地看待此事。蘇聯是具有不同尋常的社會體系的國家,蘇共綱領中規定的許多目標和任務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高尚的。但是這些目標和任務卻因為蘇共領導人所采取的不正確的、甚至是罪惡的手段而最終無法實現,這些手段不僅站汙了這些目標,而且使其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

在難以對世界局勢以及在與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競爭中的失敗做出解釋的情況下,蘇共領導人采取了對外孤立的政策和鎮壓異己思想的方針。黨的肌體看似強壯,但卻已經喪失了免疫力蘇聯能夠抵禦各種外來的入侵,但卻無法對付傳染病。70年代國內出現的各種疾病已從本質上削弱了蘇共的力量,80年代危機對於黨和國家的肌體來說更是致命的傷害。如果使用武力固然可以延緩蘇聯生存的時間,但卻會使蘇聯的疾病更加危險。與實行新的緊急狀態和新的極權制度相比,蘇聯的和平演變可能是痛苦更小的解決辦法。

蘇聯和蘇共的土崩瓦解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它沒有變成流血沖突的原因之一便是蘇聯並非是完全徹底的覆滅,蘇聯時期的許多成果依然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經濟和文化領域,仍然存在於獨聯體和後蘇聯時代的各族人民和國家的關系中。蘇聯在幾十年中積累的沉痛的經驗不是徒勞無益的,但這些經驗是否會被合理地運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