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6 戈爾巴喬夫的作用(第2/7頁)

戈爾巴喬夫本人卻從不承認自己希望蘇聯的解體,他甚至不承認自己的行為在客觀上促使這場災難的發生,他將蘇聯解體的所有責任推到葉利欽、民主派、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中的叛亂分子的身上,甚至推到雷日科夫和巴甫洛夫領導的政府的身上。戈爾巴喬夫在波士頓出售自己回憶錄時對美國的讀者說:"從本質上說,別洛韋日協議的簽訂者和那些叛亂分子是一丘之貉,因此,我對蘇聯的解體不負任何責任,這就是歷史。"戈爾巴喬夫基金會曾以《別洛韋日五年後的成果與展望》為題進行過討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戈爾巴喬夫的鮮明立場,他說:"我認為,許多人事後用一種貌似科學的論斷將偶然的事件描述成是具有必然性。蘇聯改革的所有先決條件在1991年的時候就已經確立,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蘇聯解體呢?我認為,首要原因就是葉利欽及其班子所實施的政策,他們於1990年夏進人俄聯邦政權後,推行破壞蘇聯路線,向法律宣戰,掀起了主權國家的獨立浪潮。"戈爾巴喬夫1999年在美國的一所大學講演時,有人問到:"如果您事先知道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策劃者的企圖和葉利欽的計劃,那麽您會怎麽辦?"戈爾巴喬夫當時回答說:"那麽我在1991年8月初就不會去休假了",他的回答竟引起美國聽眾的一片笑聲。

我認為,戈爾巴喬夫在執政期間的活動從動機和結果來看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看到,戈爾巴喬夫從未將瓦解蘇聯和解散蘇共作為自己工作的公開或者是秘密的目的。在最初階段,戈爾巴喬夫力圖緩解冷戰的緊張氣氛和加快蘇聯經濟的發展。此後,他以"人道的社會主義"為目標決定促進蘇聯和蘇共的民主化進程。公開性的發展和重新審議蘇聯歷史中許多教條的、錯誤的評價,這也是戈爾巴喬夫工作的成績。但戈爾巴喬夫在行動中卻疏忽大意,他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而且對可能出現的敵對力量估計不足。他對產生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考慮不周,他沒有依靠人民大眾的支持,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麽多棘手的問題和復雜的情況,所有這些最終導致蘇聯解體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戈爾巴喬夫還沒有掌握控制像蘇聯和蘇共這樣復雜機器的必要技能。在蘇聯解體前的最後兩年,戈爾巴喬夫的主要任務已經不是進行改革,而是保住政權的問題,他不僅要保住蘇共的權力,更重要的是要保住個人的權力。戈爾巴喬夫這個時期的主要功績在於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他盡量避免了使用武力的可能。可以說,戈爾巴喬夫的錯誤很多,他在蘇聯解體過程中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盡管並不像他的反對派認為得那麽嚴重。下面我將列舉出我本人認為戈爾巴喬夫所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和過失。

錯誤地安排工作重點 1985~1986年戈爾巴喬夫當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時候,他沒能正確把握工作重點。當時我國最突出的政治和經濟問題便是廣大人民群眾較低的物質生活水平,所有的工人、農民和軍人都熱切地盼望著新領導人能夠解決這個大問題,這是當時最主要的環節,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其他一連串的問題。的確,擴大民主化進程和緩解冷戰給國家帶來的壓力是必要的,但黨和國家領導人應將主要精力放在解決工資和退休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地方的糧食供應等問題。只有這樣的政策才能保證國家新的領導人贏得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從而為實施其他改革提供先決條件。1989年國內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公開民意調查,其中6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是首先需要解決問題,只有15%的被調查者將"擴大政治權"的要求放在首位。在回答什麽是社會主義的主要目標時,有40%的人回答是"物質富足", 30%的人認為是"農村及農業的復興", 25%的人則認為是"沒有特權的平等",只有18%的人回答的是"民主的社會"。而改革恰恰在人民物質福利方面沒有帶來任何的成果。

戈爾巴喬夫上台伊始提出將發展機器制造業作為經濟領域的首要任務,而在國內政策方面則開展禁酒運動,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時反對"非勞動所得的收人"。眾所周知,發展機器制造業是早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就是優先發展目標,而依靠行政措施開展"合理生活方式"的運動除了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不滿之外,一無所獲。

為了扭轉局面,戈爾巴喬夫於1987~1988年期間將民主化、公開化和政治改革提到首要位置,這一舉措得到了大部分知識分子的熱烈支持,但由於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惡化,普通老百姓對此反應冷淡。因考慮不周即倉促上馬的政治改革導致國家政權的削弱,老百姓的不滿情緒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直接針對戈爾巴喬夫和蘇共的領導,戈爾巴喬夫在1989年末已成為民主批評的主要對象,從而大大動搖了其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