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4 冷戰和西方施壓(第2/2頁)

毫無疑問,冷戰和西方施壓是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其稱為是主要原因。在施加了更大壓力、中央情報局的專業人員制定了更周密的計劃情況下,為什麽美國直到現在都無法摧毀其近鄰古巴的卡斯特羅制度呢?弱風能將百年老樹吹倒,如果這棵樹的樹幹已經從內部腐爛了,我們能將這陣風稱為老樹死亡的主要原因嗎?

資本主義世界和蘇維埃俄國的鬥爭始於"十月革命"時期,30年代中期這場鬥爭變得更加復雜,雙方為此都付出了不少的積極努力。但是那時候西方的壓力不但沒有摧毀蘇維埃國家,反而使其變得更加鞏固和團結。在幾十年中,"趕上並超過西方"的思想一直是蘇聯經濟和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列寧、斯大林和赫魯曉夫提出的階級鬥爭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問題則在世界範圍內展開。許多人認為,在50~60年代,在這場和平的和不是完全和平的競爭中,蘇聯占了上風。而到了70年代,西方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遠遠超過了蘇聯,當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蘇聯為改變現狀而進行的改革為時已晚,而且優柔寡斷的改革者又將改革引向了錯誤的道路,這與西方實施的陰謀沒有任何關系。許多人錯誤地認為,80年代西方和美國對蘇聯的壓制變本加厲,其實則不然,在1987~1988年間,由於戈爾巴喬夫所實施的外交政策,西方的壓力反而變弱了。徹底改變思維觀念的是羅納德·裏根,1988年6月末,作為蘇聯知識分子的40名代表之一的我在莫斯科的文學者之家有幸見到了這位總統,當時他只說到了合作,而沒有提到"邪惡帝國"。當然,這並不是說西方的壓制不存在了,只是它變得更加微弱和松散。"鐵幕"的崩潰不是由於西方的打擊,而是來自東方的震動。實際上80年代末西方並沒有使用任何新的意識形態武器對付蘇聯,倒是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和蘇聯內部出現了新的不能戰勝的困難,戈爾巴喬夫改變局勢的機會已經非常小。

在1915~1916年,俄羅斯軍事上的失敗加速了日漸衰落的沙皇制度和專制制度的滅亡,但在1941~1942年,俄羅斯遭受的更加嚴重的軍事失敗並沒有動搖斯大林政權,反而使其得以鞏固,戰爭勝利和斯大林去世之後,政權才開始走下坡路,不論是赫魯曉夫,還是勃列日涅夫,都沒能看清當時復雜的局勢,錯過了時機。如同1917年夏天的克倫斯基一樣,戈爾巴喬夫取勝的機會已經很小。

①《對話》,1998年6期,第75~78頁。

②《莫斯科新聞時間》199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