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新奧加廖沃進程的失敗(第2/2頁)

1991年11月4日,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的蘇聯國務會議上,戈爾巴喬夫似乎取得了一個突破性的勝利:大會同意在主權國家聯盟內建立統一的軍隊。葉利欽也在會上指出,俄羅斯支持建立統一的武裝力量,任何時候都不會謀求建立自己的軍隊。當談到關於外交部的問題時,葉利欽也表示俄羅斯“不急於”在國外建立自己的使館。11月14日,在新奧加廖沃舉行的國務會議上,或許是由於戈爾巴喬夫做了讓步,或許是迫於壓力,七國首腦定於在年底正式簽署關於建立統一聯盟國家的協定,這七國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會議期間,幾十名來自報紙和電視台的記者在大廳裏等候結果,然而與他們見面並發布消息的並不是戈爾巴喬夫,而是葉利欽。葉利欽說:“現在還很難說有幾個國家將加入這個聯盟,但我堅信,這個聯盟一定會成立的!”納紮爾巴耶夫也發表講話支持葉利欽,他說:“哈薩克斯坦一貫主張保留聯盟,但不是過去的那種聯盟,而是現在存在的獨立的、平等的主權國家聯盟。”戈爾巴喬夫對這個初步達成的協議做了更加詳細的說明:“主權國家聯盟將有自己的議會、政府、軍隊,以及最高領導人——總統,總統將由加入聯盟的各成員國的公民選舉產生。”

戈爾巴喬夫急於鞏固所取得的成果,因此他宣布11月25日舉行新一輪的國務委員會會議,他希望上述七個國家的領導人能在會上草簽這份新聯盟條約的文本。戈爾巴喬夫甚至在會前就向記者宣布了有關內容。但是他太急於求成了,葉利欽在會上首先發言,他指出,俄羅斯的立場發生了新的變化,目前的聯盟條約的草案令其無法接受,因此他現在還不能簽署這一條約。舒什克維奇和卡裏莫夫表示支持葉利欽,而烏克蘭和阿塞拜疆的領導人則根本沒有前往新奧加廖沃參加此次會議。怒氣沖沖的戈爾巴喬夫憤然離開會場,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一場政治鬧劇已不可避免,盡管誰都不希望看到它發生,葉利欽和舒什克維奇被指派前來勸說並安撫戈爾巴喬夫。“您瞧,我們是被派來討好您——我們的沙皇,我們的可汗。”葉利欽走進戈爾巴喬夫的辦公室時說道。“算了吧,算了吧,我的鮑裏斯沙皇鮑裏斯是葉利欽的名字。——譯者注。”戈爾巴喬夫回敬道。雙方最終達成了妥協方案,即把條約草案提交給各國議會進行討論。戈爾巴喬夫將這一決定通知了聚集在新奧加廖沃的記者們。聯盟條約的最後文本刊登在1991年11月27日的《消息報》和《真理報》上。當時俄羅斯和西方觀察家的評論都持十分悲觀的態度。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也都分別向媒體表示:如果沒有烏克蘭的加入,新聯盟是不可想象和毫無意義的。葉利欽說道:“應該想方設法說服烏克蘭簽署聯盟條約。”其實說這話的時候他還有一句補充說明:“如果烏克蘭不同意,就應考慮其他出路”,《新時代》1993年第24期,第48頁。只不過當時並沒有人太在意這句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