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第3/3頁)

令美國政治家非常歡喜的是,葉利欽堅決反對給古巴和卡斯特羅任何形式的援助,他聲稱對古巴援助是犯罪行為。葉利欽還宣布,將要呼籲削減蘇聯的軍事預算,在俄羅斯很多人的生活非常貧困的時候,向軍工企業大量撥款就是"犯罪"。美國總統老布什在白宮會見了葉利欽,但布什當局在會見之後發表聲明指出,白宮當時還不認為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是替代戈爾巴喬夫的談判夥伴:"我們希望與兩位政治家都保持友誼,由於戈爾巴喬夫仍然是蘇聯總統,我們將首先與他打交道。"

當葉利欽在美國接受祝賀的時候,莫斯科正在緊張地準備他就任俄羅斯總統的隆重儀式。就職儀式在1991年7月10日舉行,地點是在克裏姆林宮代表大會堂。葉利欽手扶俄羅斯憲法宣讀誓詞的時候,他的旁邊,差不多是後面,站著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的左腳和右腳不時地相互交換,站在那裏很不舒服。我們站在一旁觀察這個不僅隆重而且意味深長的儀式,大家都看出這兩位對抗4年有余的政治家的心情有很大差別。葉利欽處在成功的頂峰,他感到喜氣洋洋。他正在接受我們國家歷史上第一個民選總統的全權。戈爾巴喬夫則抑郁不歡。從表面上看,戈爾巴喬夫當然還是蘇聯總統,俄羅斯聯邦不過是蘇聯的一個共和國而已。但選舉戈爾巴喬夫擔任這個職務的,不是全體公民,而是蘇聯人民代表大會,而且還不是一致通過。更何況,俄羅斯不僅是蘇聯最大的共和國,而且還是蘇聯整個構造的基礎,這種構造的堅固性遭到很大的破壞。蘇聯和俄羅斯的很多報紙特別指出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之間正在不斷變化的關系。他們聲稱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之間的對抗規模達到"史詩"般程度,已經無法用"政權之爭"來形容。《文化報》撰文指出:"並非經常出現這種偶然:1987年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擊退葉利欽的造反,曾經給戈爾巴喬夫帶來無條件的勝利,最後竟然變成"勝利者輸失敗者贏"的關系倒置。葉利欽並非僅僅是從灰燼中站起來,他似乎已經擔負起戈爾巴喬夫一直據為己有的責任:一個肩負偉大使命,開辟空前視野,超凡脫俗的領袖;全體人民思想和渴望的代言人;被人信任到絕對正確的人。是戈爾巴喬夫第一個提到民主的,走向民主的第一步也是他先邁出的,但葉利欽在中央全會的發言中對此只字未提,他在民主力量領袖的地位上坐穩了,可戈爾巴喬夫卻成了他的反對派。④

①《蘇維埃俄羅斯》, 1991年6月8日;《莫斯科直理報》,1991年5月29;《列寧的旗幟》,1991年6月6日。

②出自作者本人的档案資料。

③《國外》,1991年27期,第5頁。

④《文化報》,199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