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憶衡陽(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2/67頁)

王耀武感激地望著俞濟時,後者從王手裏拿過《步兵操典》翻了兩頁,說:“嘿,薛伯陵也幹這臨陣磨槍的事!”

就在這年2月,王耀武被提升為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73、74、100軍。

第24集團軍這個番號先前屬於第5戰區,後歸冀察戰區,總司令為龐炳勛,轄其兼任軍長的第40軍和孫殿英新編第5軍,駐河南。1943年,孫殿英降敵在先,龐炳勛被俘於後,兩人都投靠日軍了。蔣介石一氣之下,將該集團軍番號撤銷。現在為了提升王耀武,又把這個番號恢復。王耀武的得力部下,剛從陸大特別班畢業的第57師副師長邱維達出任集團軍參謀長,與王耀武關系很好的彭位仁為副總司令兼第73軍軍長,第100軍軍長施中誠轉任第74軍,第74軍副軍長李天霞升為第100軍軍長。

李天霞最終沒坐到第74軍軍長的位子上。

李天霞先前統領的第51師是第74軍3個師裏獲得獎章獎狀最多的,無論從副軍長的現職還是從抗戰資歷與戰功上講,王耀武卸任第74軍軍長後,李天霞做軍長都是順理成章的。李也這樣認為,所以當王耀武提升的消息傳來,身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的他,已經做好啟程赴前線接任軍長的準備了,沒想到卻失算了。

對於第74軍軍長給誰當這件事,王耀武的想法是:如果沒人提出不同意見,他就推薦李天霞;如果有,他就要總體權衡這件事。王耀武知道,第51師師長周志道不會反對李天霞繼任;第57師師長李琰當師長沒幾天,也不會提不同意見;最關鍵的人物是張靈甫。張、李互相看不上,在軍中不是秘密。王耀武呢,在關系上,跟張近,但跟李也不遠。現在,他最關心張靈甫的想法。私下征求三個師長的意見時,反對李天霞做軍長的,果然是張靈甫。

當然,張沒有直接反對,而是說:“希望施軍長回來。”

施軍長,第100軍軍長施中誠,第57師前任師長,從第74軍副軍長的位子上調到第100軍。張靈甫這話就很明白了,他不認可李天霞出任軍長。

如果王耀武這時候硬叫李天霞做軍長也沒問題,因為正如上面說的,李做軍長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合情合理的,完全的水到渠成。但王耀武遲疑了。

首先,在張、李不合的情況下,如果李繼任,對第74軍來說就意味著內部不合,這是他不願看到的;其次,王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兩三年後張能做第74軍軍長。如果現在李做了軍長,當日後他調升時,絕對不會推薦張接替他(從資歷和私交上講,如果李天霞做了軍長,當李調升後,接任軍長的必是周志道)。還有就是,軍中有不少人在背後裏說李天霞為人不行,罪名有兩條:滑頭與好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這就是人品問題。

經過各種考慮和反復思忖,王耀武最終決定犧牲李天霞。

就這樣,王耀武向重慶推薦第100軍軍長施中誠接替第74軍軍長,又推薦李天霞繼任第100軍軍長。明眼人自然看得出來,老實巴交的施中誠不屬於第74軍嫡系,他過來只是個過渡,為將來張靈甫做軍長鋪路。

李天霞就這樣被坑了一道,不但沒當上第74軍軍長,還被調出了該軍系統,其內心之憤憤是可想而知的。幾年後,當張靈甫被包圍在孟良崮時,李天霞離之最近卻故意徘徊;至於被圍的張靈甫,寧願向更遠處的胡璉求救,也不願向李天霞低頭。

繼續說衡山的故事。

因二戰大局已定,日本投降只是個時間問題,其發動大會戰的幾率很小了,所以蔣介石頗為閑暇地在南嶽停駐兩周,不時帶著宋美齡觀賞衡山景致。按費異常回憶:“有一次,蔣氏夫婦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對面茅屋的窗口裏有一個老太婆探頭探腦地偷看。蔣看見了問:‘老太太,您為什麽把門關著?’老太太說:‘是憲兵要我關的。’蔣介石說:‘憲兵糊塗,憲兵糊塗。’我聽了嚇了一跳,幸好沒有人怪罪於我,才安下心來。又有一次,蔣氏夫婦竟到南嶽山下小街上散步,一群小孩跟著喊,我怕做‘糊塗憲兵’,不敢上前攔阻,卻忙壞了林蔚。”

叫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流連南嶽時,東京大本營正準備以河南黃河鐵橋為起點,發動一次自戰爭爆發以來乃至於日本現代陸軍建軍以來規模最大的大陸穿越戰。

關於“一號作戰”的動因,前面已經提到了。

計劃的策動者陸軍參謀本部作戰部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早就斷言:美國人切斷日本海上交通線是遲早的事,海上交通線最遲到1944年秋就將不保,為此必須在大陸上開辟一條新的交通線,這個交通線將從東南亞的越南一直到中國的東北,經朝鮮半島,連接到日本本土。而要想開辟這樣一條漫長的交通線,就需要發動一次規模巨大的會戰,殲滅控制著河南段、湖南段、廣西段的中國軍隊,同時摧毀湘桂地區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