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鐵馬冰河(1943年5月~1943年12月)(第6/9頁)

剛由華北方面軍調到中國派遣軍擔任作戰主任參謀的島貫武治提出一個解決辦法:由華北方面軍先進行西安攻略。此時,第11軍不打四川,而是進行一次常德會戰,因為那裏是第6和第9戰區的結合部。在其附近擊潰兩戰區主力後,第11軍北上,跟華北方面軍一部會合,再擊潰第1和第5戰區主力。這之後,在1943年初夏,再進行川陜攻略。怎麽說呢,只能說島貫想得挺好的。

9月3日,在反復考慮、各種權衡後,田中新一最終拿出代號為“五號作戰”的川陜攻略計劃正式方案,預定1943年春季之後發動進攻。為實施這一作戰,中國派遣軍所轄部隊將由61萬增至97萬。相應的,關東軍由70萬人下降到49萬人,太平洋戰場上的南方軍則由34萬下降到28萬人,日本國內由53萬人下降到50萬人。由此可見,“五號作戰”一旦實施,就動了日軍的全身。

同日,杉山元和東條英機覲見昭和天皇,上奏“五號作戰”計劃。

天皇問:“在美軍更多地出現在太平洋的情況下,從南方(指東南亞)抽調部隊用於這樣大規模的作戰,可行嗎?”

東條回頭看杉山,杉山回頭,沒有人。

杉山答:“決心和實行是兩回事。雖進行準備,但不意味著一定要實行,應依據當時形勢重新作出判斷。關於抽調南方部隊問題,雖抽調了第16師團,但還有其他強有力的部隊,此外還將組建一批獨立守備隊。”

天皇最後沒同意,也沒反對,說:“那就根據戰局而定吧。”

然而,將近一個月前,在1942年8月7日,美軍登陸南太平洋上由日軍駐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到10月,爭奪戰及周邊海戰進入白熱化。這個島嶼位於所羅門群島南段,戰略位置極重要,牽動著東京和華盛頓的神經線。10月下旬,日軍為扭轉劣勢,派出精銳第2師團登陸瓜島,但在美軍的優勢火力下,很快就一敗塗地了。東京隨之束手無策。11月初,瓜島慘敗已成定局,12月31日,大本營禦前會議作出決斷:從瓜島撤軍。日軍在未來的1943年,於太平洋上轉入守勢是板上釘釘。在這種情況下,太平洋戰場需要更多的兵力和軍需,於是一度熱熱鬧鬧的“五號作戰”被取消。

先前支持這一攻略的作戰部長田中新一,在答中國派遣軍相關參謀的質疑時,不得不這樣解釋:“川陜攻略至少在昭和18年(1943年)沒辦法實施,沒辦法再向中國大陸增兵;相反,如果太平洋戰場需要的話,那麽還需要從中國大陸抽調兵力增援那裏。大本營已經決定,把第6師團調往太平洋戰場了。”

11月10日,得知“五號作戰”已被取消後,畑俊六在日記中寫道:“這就是事情的最後結局。”除了瓜島爭奪戰之外,“五號作戰”被影響以致最後取消,還跟下面寫到的浙贛會戰有一定的關系。

1942年4月18日,從太平洋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的16架B25轟炸機(每機5名機組成員),在杜立特中校率領下,飛向了東京。中午12點半,杜立特的座機率先投下4顆燃燒彈。這是自13世紀遭蒙古遠征以來,日本本土第一次被攻擊。轟炸後,美軍轟炸機除1架迷航飛往蘇聯的西伯利亞外,其余15架朝中國浙江飛來,計劃在顧祝同第3戰區控制的衢州機場降落。但由於當晚大雨滂沱,又有傳言說日機來襲,衢州機場照明關閉。油料將盡的15架轟炸機的飛行員和機載人員只好跳傘,降落在浙江衢州和臨近江西的山區,除少數人被日軍俘虜和跳傘身亡外,大多數機組人員都被中國軍民救下,隨後被安全送到重慶,受到山城市民英雄般的歡迎。

東京被炸這件事叫天皇心驚膽跳(也知道自己國家被炸不好受),質問參謀總長杉山元:“不是說本土防禦沒問題麽?”

杉山元嚇得趕緊調查美國飛機是從哪來的,又飛到哪兒。結果是:從航空母艦上來的,落到中國浙江衢州機場一帶。

就這樣,東京大本營臨時策動了浙贛作戰。

由於天皇的質問,東京陸軍省部對浙贛作戰的關注超過了武漢會戰後任何一次戰役。首相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參謀總長杉山元天天催問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作戰準備的情況。畑當時正鉆研川陜攻略,同時命令第13軍進行廣德、寧國作戰(安徽這兩個地區離南京很近,抗戰軍民活躍)。在東京的幹預下,廣德、寧國作戰不得不取消。杉山元的原話是:“放下一切!立即迅速摧毀浙江的機場!”

杉山元隨即派參謀本部的一個參謀攜帶著極為詳細的浙贛攻略計劃飛抵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