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重定中原 第十七章 燕趙風雲(第3/7頁)

辛勝聞言額頭冒汗,一時有些猶豫:“這——,可否容辛某考慮一下?”蒯通拙拙逼人,毫不放松地道:“不行,蒙大將軍等著攻取趙地,沒有時間容辛將軍考慮。如果將軍現在仍難以決斷的話,那麽蒯某還有一則消息,辛將軍要是聰明人的話,應該知道如何選擇!”說著,蒯通清了清嗓子,沉聲道:“十數日前,函谷關守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將已經識破胡亥、趙高等人的醜惡面目,率大軍三十萬歸降。目前,陛下親率大軍正直下關中,以陛下在關中的民望,想必旬日可定。”

蒯通的這一句話就像一把沉重的鼓槌一樣重重地敲在了辛勝的心裏,辛勝頓時變色:沒想到扶蘇的動作會這麽快!

蒯通見狀,繼續道:“目前秦國百萬精銳已經盡數為陛下所掌控,且握有江南之民、巴蜀之糧,旬日之內又可定關中,可以說,天下大勢已經清楚:那就是陛下必勝。辛將軍,請考慮清楚啊:現在交出兵權,可以子子孫孫永享富貴,青史留名;如若不然,子孫絕滅、永留罵名的下場可不好受啊!”

辛勝有些傻眼了:“本來想有生之年過一過帝王之癮,看來如果自己真的要舍命賭一把的話,那麽必然會弄得斷子絕孫的下場。扶蘇旬日之內便可定關中,屆時又成昔年秦滅六國之勢。一旦百萬大軍出關,天下誰可爭鋒!?算了吧,命裏無福莫強求,還是安安心心當個順臣得了!”於是,辛勝換上了個笑臉道:“先生所言實是金玉良言,令辛某茅塞頓開。請先生放心,某明日便交出兵權,將軍隊交由蒙將軍節制。當然,也會立即搬出燕王宮。不過,以前有一些不當之處,還請先生在陛下和蒙大將軍面前美言幾句,辛某絕不敢忘!”

蒯通大喜,臉上卻平平淡淡地道:“將軍能識時務,既是將軍之福,也是國家之幸。一些小節之事,以陛下的寬廣胸懷,必不會計較;蒙大將軍也是明理之人,知道輕重,更不會為難將軍,盡管放心好了!”辛勝噓了口氣,笑道:“先生遠來辛苦,現在天色已晚,就請賞臉同飲如何?”

蒯通卻道:“且慢!”辛勝一驚:不會又出什麽問題了吧!

“來之時,我隱約看到一人,好像是武臣的心腹莊周!他來這裏想必沒安好心吧,如果將軍日後想安安心心地做個順臣的話,還是趕緊決斷的好,千萬不可腳踏兩只船!”蒯通真是個纏人的主。

辛勝額頭冒汗,頻頻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我之忠心,天地可鑒!來人,將那趙國使者莊周斬首,提頭來見!”“喏!”親兵聞令而去。

“還有,剛才趙使所獻禮品,也一並交由先生處置!”辛勝現在是一點不敢大意。

蒯通接過禮單,也是嚇了一跳,喜道:“如今大戰之際,正值用錢之時,辛將軍有如此重禮,何愁陛下不喜!請將軍安心,蒯某必在蒙大將軍和陛下面前為將軍美言!”

辛勝大喜,心道:“我交出了兵權,又斬了趙使,且獻出重禮,這下總歸可以保命了吧!”連忙道:“先生若無它事,便請赴宴如何?”蒯通大事搞定,當下也是熱情萬分地道:“那蒯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請!”

“請!”

辛哲跟在父親和蒯通後面,一臉落寞地在心中嘆了口氣:“天下還是姓秦,奈何,奈何!”

……

邯鄲城,趙王宮。

看起來,趙國王宮仍然是那麽的巍峨而雄偉,只是規模卻小了許多。因為秦始皇為了建造集天下各國宮殿之大成的阿房宮,已將趙王宮進行整體拆遷,近一半都搬到了鹹陽。所以,如今的趙王武臣住起來,就不免顯得有些束手束腳、美中不足。

在宮內的一間裝飾華麗的偏殿內,端坐著數人:當中一人,身材高大,相貌粗豪,和常人不同的是雙耳垂輪,看起來很有福相,這便是趙王武臣;他的左下首一人身材修長,面目清秀,是個難得的美男子,這便是丞相張耳;另外四人便是武臣的心腹大將:酈商、葛嬰、趙歇、莊賈。

武臣現在看起來有些愁眉不殿,憂慮地道:“諸卿,軍馬昨日探報:井陘蒙恬、壺關蒙毅、李信皆在整軍屯糧,蠢蠢欲動,而莊周使燕卻一去無蹤,這如何是好?”

張耳勸慰道:“大王何必憂慮!莊周辯才過人,且人又機智,想必一定能說服辛勝與我結盟,不多時定會有好消息出來。屆時,我趙軍與燕軍南北合擊,又何懼那黑衫軍!?”

酈商聞言道:“黑衫軍驍通善戰,乃擊敗二十萬匈奴精銳的勁旅,萬不可輕敵。可一邊等待燕國消息,一邊加緊備戰。目前,我軍殘存兵力不過十萬,加上新征五萬,全數亦不過十五萬,卻遍布趙地大大小小六七十座城池,此非良策也,易被秦軍各個擊破。不如,放棄大部分城市,將兵力集中至邯鄲,以及周邊的番吾、巨鹿等地拒守,這樣聚沙成墻,凝成堅拳,秦軍破我不易!若燕兵南下相援,也可全力反撲;若援兵不至,也不至於完全被動,依托堅城也可有一拼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