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事年表

1785年:首艘美國商船“中國皇後”號(Empress of China)抵達廣東,返回紐約。

1787年:塞勒姆市伊萊亞斯·哈斯科特·德比的“大特克號”商船(Elias Hasket Derby’s Grand Turk)開始定期與中國貿易;到了1800年,以人均收入計算,塞勒姆市憑借商船成為美國最富裕的城市。

1838年:內森·鄧恩(Nathan Dunn)在費城開辦“中國博物館”。

1839年至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結束;該條約承認英國在中國5個通商口岸享有治外法權,並把香港割讓給英國。

1845年:馬薩諸塞州的凱勒·顧盛(Caleb Cushing)乘坐布蘭迪維因號(Brandywine)三帆快速戰艦抵達澳門,與清王朝簽署了《望廈條約》,使美國人同樣有權使用對英國人開放的5個口岸,外加治外法權:美國公民只服從美國法律。

1845年至1847年:波士頓的“偉大中國博物館”展覽。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中國要命的內戰,多達兩千萬人喪生。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也被稱為“亞羅戰爭”(Arrow War),以破壞、掠奪圓明園達到頂峰。

1870年:波士頓美術館創建。1909年,該館遷至目前的地址,擁有美國最重要的亞洲藝術收藏之一。

1870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立。1905年,搬遷至曼哈頓第五大道。起初,該館展示奧爾特曼和摩根收藏的中國瓷器。1915年,組建了亞洲藝術部。

1886年:在紐約拍賣會上,威廉·沃爾特斯以18000美元買下了桃花天球瓶,引發了“瓷器泡沫”。

1888年至1889年、1891年至1892年:威廉·柔克義兩次前往西藏。

1897年至1904年:中國鐵路建設興起。

1898年: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在劍橋創建,該館以威廉姆斯·海耶斯·福格冠名,他的財富來自中國貿易。

1898年至1905年:埃德溫·康格公使和妻子莎拉旅居中國。

1900年:義和團起義引發了圍攻外國公使館和掠奪中國珍寶,王公貴族逃離北京。之後談判中,在設立庚子賠款獎學金支持中國年輕人前往美國學習方面,柔克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01年至1904年:貝特霍爾德·勞費爾率領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席夫考察隊在中國考慮。

1902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返回北京。

1903年: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在波士頓的博物館開館。

1904年:凱瑟琳·卡爾創作的《慈禧太後肖像》在聖路易斯博覽會展出,該博覽會被非正式地稱為“世界博覽會”。

1905年至1906年:包括端方在內的5位中國特使出訪日本、歐洲和美國8個月,旨在尋求適用於中國的憲政體制。

1905年至1909年:柔克義擔任美國駐華公使。

1907年: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參觀龍門石窟。

1908年:康格中國收藏拍賣會進行了4天,遭到紐約媒體的口誅筆伐。

1908年:柔克義在五台山佛寺與十三世達賴會談。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駕崩,溥儀繼位。

1908年至1910年:貝特霍爾德·勞費爾率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布拉克斯東考察隊在中國考察,促成該館征集大批西藏文物。

1909年:美國國會頒布《佩恩–阿爾德裏奇關稅法》,對超過一百年歷史的藝術品免征進口稅。

1909年、1910年:查爾斯·朗·弗利爾兩次前往中國。第二次時抵達龍門,考察了那裏的石窟。

1909年至1913年:廉姆·卡爾霍恩擔任美國駐華公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其妻露西返回北京居住至1938年。

1911年:大收藏家端方在武昌被砍頭。1924年,他收藏的一套青銅禮器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征購。

1911年至1912年:清王朝垮台。1912年1月,清朝皇帝退位。

1913年:本傑明·奧爾特曼去世,將其瓷器藏品遺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913年:摩根為源於故宮、奉天和熱河的中國宮廷藝術品報價。他死於羅馬,其瓷器藏品被杜維恩出售。

1913年至1914年:中國實施禁止遷移古物的法律。

1914年: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在多倫多開館。

1915年:約翰·洛克菲勒利用父親提供的兩百萬美元,從杜維恩手裏購買了摩根瓷器收藏中的精品。

1923年:弗利爾博物館在華盛頓開館,它是美國聯邦政府資助、首家以藝術品為主的博物館。

1923年:在馬歇爾·菲爾德資助下,勞費爾重返中國進行征集。

1923年至1924年:蘭登·華爾納首次率領福格考察隊前往敦煌。

1925年至1926年:蘭登·華爾納和賀拉斯·傑恩率領福格考察隊再次前往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