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始皇的為人(第4/5頁)

這就是秦始皇,終於統一天下的這一刻,他想的不是百姓經過幾百年的戰亂需要休養生息,他想的不是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有多少人嗷嗷待哺,他想的是如何彰顯自己的志得意滿,讓後世的子孫都稱頌他的偉大,這就是他的本質。

大臣們經過討論後,他們怎麽說呢?注意讀下面這一段: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

這段話中最關鍵的,就是“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為什麽呢?因為它點出了秦始皇這個人,跟歷代所有的帝王最不一樣的特別之處。

中國歷代帝王,其實不只是帝王,包括任何人多半都有一個自己欽佩、想要模仿的人物在那裏。按傳統說法,三代想學堯舜,漢唐想學三代,宋明想學漢唐,我們今天就想學康熙雍正乾隆,不然那麽多清宮戲從哪裏來的?

每一個時代都有帝王想模仿的對象,可是秦始皇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沒有任何欽佩、想要效法的人物。在秦始皇的心中,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他過去所有的古人,沒有一個能比他偉大,所有人都不足效法,他是人類的巔峰,他是最偉大的人物。

“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五帝是當時的人所公認天子的最高成就了,連五帝都比不上秦始皇,你就知道秦始皇有多麽偉大了。這種心態,通常是在巨變之中的人物才會有的想法,因為過去的一切都被推倒了,會輕易地覺得前人不足敬畏。

而李斯這些大臣和博士們商議的結果,認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種尊貴的名號,三個名號裏面又以泰皇最為尊貴,所以決定上尊號,尊稱秦王為泰皇。

請大家注意,我們來看秦始皇怎麽說: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皇帝”這個名號,是誰發明的?“皇帝”這個名號是秦始皇發明的,這個名號是什麽意思呢?

皇者大也,帝者主宰義,皇帝的意思就是“大主宰”,他是這個人間最大的主宰。“皇帝”跟“泰皇”哪個好?當然是“皇帝”好。怎麽知道呢?因為從秦始皇之後,歷代天子幾乎都叫皇帝,沒有人願意叫泰皇,就可以知道一定是皇帝比較好。

什麽叫作真正有聰明才智的人?這些大臣和博士翻遍了古書去找,找到泰皇最好,就把泰皇這個名號呈上去了。結果秦始皇發明了一個從來沒有人想過的稱號,卻比過去所有人想出來的更好。

有些人只能在一百個固定的標準答案裏,找一個最好的答案。可是有人卻能在一百個標準答案之外,找出第一百零一個更好的答案。這就是天才和人才的思維差距,也就是秦始皇聰明才智高人一等的地方。

秦始皇接著又發布這樣的命令:

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什麽叫作“謚”?按中國傳統的規矩,一個人死了之後,後人會根據他一生的作為,給他一個字或兩個字作為評價,這就叫“謚”。各位所熟知的曾文正公和歐陽文忠公,就是用謚來稱呼。

我再舉個例子來跟各位說明。過去魯國曾經有一個國君,他評價自己的前半生,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寡人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

從來不知道什麽是憂愁,從來不知道什麽是恐懼,這是多麽美好的人生,一定讓許多人覺得向往吧!可是如果一個人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成長,他會有什麽結果呢?想知道他的一生如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謚”。

這個人的謚就叫作“哀”,他就是有名的魯哀公。你從這個謚,就知道他的後半生有多麽悲慘。如果你們對他的一生有興趣,可以去找資料來看。但在這裏我要跟各位說的是,年輕人是需要磨煉的,一個從來不知什麽是憂愁,不知什麽是煩惱的人,到了大難來臨的時候,必然樂極生悲。

始皇現在發布一道命令,他說太古時代只有對活人的稱號,到中古時代才有謚。秦始皇非常討厭“謚”這種東西,為什麽呢?他說這不就是兒子在議論父親的作為,臣子在議論君主的作為嗎?言下之意就是,你們怎麽配來議論我呢?我怎麽能夠忍受死了以後,讓你們這些人來評價我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