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始皇的為人(第5/5頁)

各位要明白,秦始皇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認為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皇帝、最偉大的人物了,人類的歷史上再也沒有能夠超越他的人。至於以後秦朝千千萬萬代的君王都是他的子孫,更不可能比他偉大,所以他就是人類歷史的頂峰。

試問,如果他是人類文明的頂峰,以後又有哪一個人有資格來評價他?大家要特別注意秦始皇這個心理,因為這個心理跟他一生的成敗有密切的關系。

於是始皇決定廢除謚法,他就叫作始皇帝,以後的皇帝就用數字來計算,叫二世、三世,乃至於千萬世,傳之於無窮。

你看他打算得多好,他居然認為秦可以傳到千千萬萬世。想得很好,卻完全不知他死了以後,這個朝代也就只有二世而已。

接下來,始皇又根據五德終始的理論,修改了一連串的名稱、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秦朝就應該秉持“水德”的精神來治國。什麽是“水德”的精神呢?就是下面這一句:

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

讀這句話都不用多加解釋,光讀這幾個字的感覺,你們都可以感受到其中是沒有一絲感情的存在。所有的事按法律去辦就好,不需要憐憫,不需要感情,無仁、無恩、無和、無義。他的統治之中,沒有一點溫情。

當然有朋友會問我:“按法律治理國家不是很好嗎?為什麽需要溫情?破壞法律公平性的不就是人情嗎?”

各位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你這是統治,不是審判。審判當然要按照法律,但是施政就不能不考慮人情。因為你統治的對象是人,不是沒有生命的機器,人莫不有情。你必須要讓你統治之下的人,都感覺他們受到了良好的對待,你的政治才能成功。

歷史學不講空話,講任何道理都得靠事實來驗證。在後面的章節,我們就拿秦始皇一生的施政,來檢驗他這樣的為人,這樣的方針,最後會得到什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