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始皇的為人(第2/5頁)

方法很難嗎?一點都不難,就是花錢賄賂各國的豪臣們。最妙的是,賄賂各國豪臣的目的,不是要請他們幫秦國。因為六國當時的當權階級,幾乎全是一群廢物,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我們用人要用其所長,不用其所短。他們的所長是什麽?就是敗事!

所以尉繚不要這些豪臣幫秦國(千萬不要!),只要他們去敗壞自己的國家(這對他們真是駕輕就熟),這就叫用其所長。不過花費三十萬金,六國就會乖乖完蛋,秦國就能夠統一天下。怎麽樣?尉繚不但有具體可行的方法,連預算都做出來了,這就是尉繚了不起的地方。

我年輕的時候第一次讀這一段,真是拍案叫絕。為什麽?方法居然就這麽簡單。可見方法不在新舊,有用就好。花錢收買人是老方法,也是天底下最有用的方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其實就歷史經驗總結來看,相信我,只要有重賞,勇婦也是不乏其人。花錢這個方法一點也不稀奇,可是它有用,問題就這麽簡單地被解決掉了。

等到後來第二次讀這一段,我才覺得深深地悲哀。為什麽呢?六國都已經傳承了幾百年,各自有自己的王室、疆域、制度、文化。不過三十萬金就能讓幾百年的國家灰飛煙滅,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等第三次讀這一段,我只覺得驚心。為什麽?試問各位,如果六國如此,面對這樣的攻勢,那後世又有哪個國家的豪臣能夠抵抗呢?

對於歷史讀的每一個案例,都要好好想、反復想,這樣才能有用。

秦王聽見尉繚的計謀後,他的反應是什麽?

把書合起來好好想一想,如果你是秦王,你會怎麽做?

想好了以後打開書,我們看看秦王怎麽做。

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

前面的茅焦是齊國人,後來的李斯是楚國人,現在來的尉繚是魏國人,這三位都是外國人,秦王不問他們是不是外國人,也不管講話中不中聽,只問他們的建議有沒有用。只要你的建議有用,我就敢聽從。這樣的胸襟,這樣的自信,這就是秦始皇,才不過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已。

不過,如果只是“從其計”,我想各位的答案大概也是如此。但更難得的是秦王之後的反應,他居然見尉繚時使用平等的禮儀!

尉繚是誰?不過是布衣老百姓。秦王是誰?最強大國家的王,即將一統天下。兩個人的地位有如天壤之別,而秦始皇見他居然好像朋友一樣用平等的禮儀,這是多麽難得、多麽了不起的事情。

而在衣服飲食上,更是秦始皇享受什麽樣的待遇,尉繚就享受什麽樣的待遇,你們就知道秦始皇對尉繚有多麽好。

秦始皇對尉繚這麽好,現在大家再把書合上想一想,如果你是尉繚,你會有什麽感想?

你的感覺一定是感恩戴德吧?覺得碰到了人生中最了解我、最看重我的人。但尉繚並不是這麽想: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

古代讀書人,多半醫、蔔、星、相都通,會從一個人的面相和聲音,判斷這個人的個性。尉繚觀察秦始皇的長相,鼻子高,眼睛長,有雞胸,聲音像豺狼,從面相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人多半不在乎恩義,心如虎狼一般貪殘。

尉繚又觀察秦始皇的行為舉止,這個人有求於人的時候,姿態會擺得極低。有朋友看到這裏就會問:“擺的姿態比尉繚還低,這不是謙虛為懷嗎?是件好事啊!”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過度的謙卑和過度的驕傲都需要提防,老子說的“寵辱若驚”就是這個道理。

各位要明白,秦始皇是一個意志和欲望特別強烈的人,他現在能夠擺低姿態是因為他有求於人。那試想,如果他無求於人,他會怎麽樣?如果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會怎麽樣呢?像這樣的人,他有求於你是因為你有利用的價值。一旦他達到目的,你沒有利用價值了,“得志亦輕食人”。

就好比下棋,下棋時你那麽寶貝那一個“車”,是因為你愛它嗎?是因為你對它有感情嗎?都不是,是因為它有用。可是當它沒有用的時候,你需要犧牲它來保護“帥”的時候,你就會毫不猶豫地犧牲這個“車”,不是嗎?在秦始皇心中,其他人就是他的棋子而已。

尉繚何等聰明有才智,他看出了這一點。他怎麽知道呢?你看尉繚的話,他自知只不過是個百姓,但秦王每次見他,姿態卻擺得比他更低。歷史上很多例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忍人所不能忍,到他得志的時候必然狠。為什麽?壓抑得越深,反彈的力量就越強,這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