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穩定與停滯(第4/4頁)

強固的甲板梁要放在框架之間,這樣有助於支撐槍炮和船體結構。甲板梁必須用L形彎頭固定,在這個位置,它會碰到船的側身,再加上輕型車頂彎梁和壁架的輔助作用,槍炮可以在甲板上發射自如。船身附有重型舷板,就在炮門下面,而水下外板用扁斧削得很光滑。在船內,復肋材結合點上方和甲梁板下方都有厚木板。水下外板上方有一個強固的內部裝置,由扶手和船首肘板組成。完成造船的木工活兒之後,木板之間的縫隙再用填絮和焦油填滿。

到19世紀早期,隨著船只在開放海域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查塔姆造船廠的羅伯特·塞賓斯(RobertSeppings)開始意識到裝置中的所有部件之間都構成直角,忽視了最不濟的機修工都熟知的原則“三角比直角更牢固”。羅伯特在對角支撐的基礎上研制出一種新的建造方法,他沒有采用舊式扶手,而是另辟蹊徑讓船只更強固,以便能建造更為大型的船只。

航線越長,人越容易得壞血病。但在當時來說,壞血病還不是對人最大的摧殘,熱病引起的死亡更讓人不寒而栗,西印度群島的情況尤為嚴重。1726年,弗朗西斯·霍希爾(FrancisHosier)少將率領一支由5艘戰艦組成的小分隊前往波托貝洛,船上水手總計近2000人。本來壞血病就已經讓船員們虛弱不堪,黃熱病的來襲更是雪上加霜,船隊到牙買加的時候已經進行了一次船員的替換和補充,但是疾病造成的死亡甚至要比補編的人數還要多。霍希爾自己也未能幸免於難。人們為這一海難譜曲作詞,以奠亡靈,以寄憂思,這首歌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中都還在水手之間傳唱:

亡靈憂泣,濕淚汙襟,

怨海浪無情,也曾是帝國猛將。

驍勇不再,戰栗徘徊,

只低垂腦袋,卻已現慘淡未來。14

1739年理查德·格洛弗(RichardGlover)的詩,配圖是霍希爾的幽靈們縈繞在前往加勒比的英國遠征軍周圍。(國家海事博物館,PW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