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漂向內戰(第2/4頁)

對政府指責最為激烈的當屬約翰·艾略特爵士(JohnEliot)。艾略特是議會成員,德雷克老家德文郡的海軍副將,遠征加的斯的潰敗和治理海盜的失當激怒了艾略特。由於本性保守,艾略特並未將矛頭指向國王,而只是起草文書抨擊相關大臣的玩忽職守。他同樣利用拒付補助金的方式來逼迫國王妥協,以期調整行政模式。在1629年的議會上,艾略特的兩名同僚押下議會發言人,讓他得以宣讀自己的講稿,演講中,他鼓動人民拒絕支付非法稅費。

事後,國王查理一世決定解散議會,獨自掌政。在缺乏議會補助金的情況下,查理決定重申他的封建特權,以此來招兵備戰。1634年,他頒布“船令”(shipwrits),要求所有的大港口提供相應的船只並配齊船員。令狀言明:倫敦要提供900噸位大船1艘,“配備至少350名船員,並提供專家和經驗豐富的水手數名”;800噸位船1艘,船員260名;500噸位船4艘,船員各200人;300噸位船1艘,船員150名。20國王下達此令的權力似乎毋庸置疑,就在不久前的1591年,伊麗莎白女王也做了同樣的事。人們雖有怨言,但海軍仍計劃在1636年配備完全,等待起航。

然而,這道命令的執行還是遇到不少困難的。士兵和商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查理一世已經建造了名為“海上霸主”號(SovereignoftheSeas)的大船,在船上安裝火炮100座。戰船的規模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商船。因此,各大港口一時間很難找到合適的船只來應對國王的征召——到1635年,只有倫敦一處確實交付了所要求的船只和船員,其他城市都同意付錢了事。

1636年,查理將“船令”的政策推廣至內陸城鎮。考慮到很多鄉鎮的規模過小,不足以獨自承擔提供船只的任務,而內陸又確實沒有船只資源,查理同意各地以錢代船。例如在白金漢郡,本應提供450噸位船一艘,船員180名,或者繳納4500英鎊以代替之。更小的鄉鎮無須提供船只,只需繳納船費:德比(Derby)175英鎊,赫裏福德(Hereford)220英鎊,切斯特菲爾德(Chesterfield)50英鎊,亨廷頓(Huntingdon)40英鎊。21與船稅不同,這一以錢代船的政策就沒有憲政先例支撐了。白金漢郡的一位紳士約翰·漢普頓(JohnHampden)拒繳船費,將官司訴諸法庭。最終,他以極微弱的劣勢敗訴,卻一舉成名,並引起了數世紀來未曾見聞的反抗國王的浪潮。

1627年在雷島(IledeRhé)的英國艦隊,圖中清楚地描繪了那個時代船只特有的高聳、狹窄的船尾,船尾還拖有長船。

16世紀晚期的大炮裝彈上膛很慢。通常情況下,船員會一次性將炮彈打光,然後掉轉船身重新上彈。約翰·史密斯船長(JohnSmith)曾如此描述一次攻擊:

再次與敵舷切相對,船頭處的火炮首先開火,側舷處緊跟其後,火彈隨風炸開,彈片散落,舷炮迎風齊發,掉轉船頭,讓船尾繼續開炮,大帆的角索再次靠近對方船只。22

之後,船會回撤,重新上彈後再繼續攻擊,直到埋葬敵軍或火藥用盡。

到17世紀早期,負責火炮的人員有所增加,這就加速了裝彈的速度。一小截麻繩,一組固定器就能固定住火炮,以防裝彈時火炮打滑。不斷增大的船體使得掉轉船身成為一件難事,所以他們不得不在船舷處全面開火。

那個年代的所有歐洲王權都岌岌可危,查理一世和其他國王一樣,妄圖靠建造雄偉戰艦來彰顯權威。1634年,他參觀了位於伍利奇(Woolwich)的造船廠,在這兒,國王最青睞的船匠菲尼亞斯·佩特(PhineasPett)正在建造一艘名為“美洲豹”號(Leopard)的巨輪,“在船內,尊敬的國王陛下將我傳喚至身側,帶著他高貴的決心,親自詢問我再建一艘新巨輪的事宜”23。這艘巨輪將比其他任何船只來得更為雄偉,“海上霸主”號成為了史上第一艘裝載火炮超過百尊的戰艦。它的設計在很多方面都顯示出超越時人的領先意識。要裝載如此之多的火炮,就必須充分利用船側位置,因此不得不摒棄過去船頭和船尾開火的模式。這就增加了船舷兩側的活動,從而取代了老式的轉身上膛模式。但是最打動民心的還是船只本身精致的裝飾。

小凡·德·威爾德(VandeVeldetheYounger)的一幅畫作,描繪了水手跨坐在火炮上清理或裝填彈藥。很明顯,這幅畫作是在港口繪制而成。可能在17世紀早期的海戰中,火炮是從舷外裝填火藥的。(國家海事博物館,PW6464)

並不是所有英格蘭臣民都能有幸一睹巨輪雄姿,所幸托馬斯·萊利(ThomasLely)為其建造者繪制了一幅圖像,圖中菲尼亞斯·佩特與其子一起站在船尾。更直觀的作品來自約翰·佩恩(JohnPayne),他就住在靠近塔丘(TowerHill)的邊門處,在佩特的幫助下,他雕刻出了細節逼真的船體。托馬斯·海伍德(ThomasHeywood)也出版了《聖上的皇家戰艦實況》(TrueDescriptionofHisMajesty’sRoyallShip),書中為整艘船的精美裝飾洋灑千言。“船首之上,國王埃德加於馬背之上踐踏七王……我煩請你留意船尾頂端上的丘比特,或是神似丘比特的孩子,他跨坐並駕馭雄獅,意為寬容約束無禮,無邪限制暴力;這正是國王的大愛啊。”船尾處是勝利女神的雕像,“她一手拿著皇冠,另一手捧著桂冠,分別象征財富和榮耀”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