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剩者(第3/4頁)

一個人明白有所作為不稀奇,一個人真正明白什麽時候該有所作為,什麽時候該無所作為,那才是明白人。

張翼:也許,守比攻好。

姜維: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張翼:雞蛋碰石頭,雞蛋只有兩大特點:勇敢、愚蠢。

姜維:一個不想碰石頭的雞蛋不是好雞蛋。

張翼:一個想碰石頭的雞蛋是找死的雞蛋。

姜維:是雞蛋還是石頭,碰了才知道。

張翼:已經碰過好多次了,再碰也不可能碰成石頭。

姜維:碰碰才健康,越碰越強壯。

張翼:越碰越……失望。不要以小搏大,以弱搏強。

姜維:人生就是希望。沒有希望的人生,毋寧死。

張翼:希望害死人。多少希望最後成絕望。腳踏實地比什麽都強。

姜維:你不像張飛。

張翼:對,我比他強。

姜維:是嗎?可他死在戰場上。你呢?

張翼:……

張翼最後還是跟著姜維出發了。因為姜維的最後一個問題問住了他。

將軍應該死在戰場上,而不是死在無所作為裏。雖然無所作為可以避免無謂的損失,可在未來的事實發生之前,世俗的判斷只能是那三個字:膽小鬼。

張翼當然不做膽小鬼,所以他只能出發,跟著世俗的價值標準前進,哪怕一無所獲。

沒想到大獲全勝。

姜維引兵五萬,望枹罕進發。兵至洮水,雍州刺史王經則起馬步兵七萬來迎。雙方較量的結果是魏兵大敗。所謂斬首萬余,壘屍數裏。可憐的王經最後狼狽地逃往狄道城,當上了縮頭烏龜。

這是一次狂勝,姜維就準備將革命進行到底,欲進兵攻打狄道城。張翼又對他苦口婆心了。這似乎是悲觀主義者與樂觀主義者的區別——他們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世界,前者淺嘗輒止,後者無限風光在險峰,風景總是在遠方,相信未來在自己一邊。

張翼送給姜維四個字:畫蛇添足。

姜維送給張翼四個字:自墮其志。

姜維的豪邁由此可見一斑。

但一個致命的對手卻在此時將將趕到,要與姜維過招。他就是兗州刺史鄧艾。

鄧艾引兵到狄道城,對陣姜維。

站在狄道城前,鄧艾就明白,姜維輸定了。

因為城墻堅固,狄道城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得下來的。鄧艾嘆氣,為姜維的不智。

姜維實在是找錯了進攻的方向。洮水得勝後,姜維如果聯絡羌人,東攻關隴,魏兵將陷於被動挨打的狀態。現如今他棄易就難,找最硬的骨頭啃,無非是勞兵費力,貽誤戰機罷了。

最重要的是,蜀兵將會有性命之憂。因為鄧艾發現了一個角度。擊潰蜀兵的獨特角度。

項嶺,狄道城東南的一個高山深谷。

死人的好地方。也是埋伏的好地方。鄧艾在這裏設伏了。

鄧艾在這裏設伏其實沒什麽,關鍵是姜維不要鉆進伏擊圈來。但世事的悲哀恰恰就在這裏。

姜維鉆進去了。帶著他的小聰明鉆進去了。

姜維以為,鄧艾勞軍遠來,自己正可以打他個措手不及,卻不知被打得措手不及的人正是自己。

只聽得狄道城東南一聲炮響,然後鼓角震地,火光沖天,周圍便都是魏兵旗號。姜維不知道對方底細。只得傳令教夏侯霸、張翼各棄狄道而退。

於是蜀兵們放棄勝利果實,全都退回漢中。姜維從終點又回到起點,重復諸葛亮的宿命,也重復自己的宿命。

一個人要突破自己,真的很難。因為他要突破的,往往是自己的思維定式。

但姜維畢竟是姜維,不甘心承認自己失敗的姜維。他是注定屢敗屢戰的。關於這一點,鄧艾有著清醒的認識。

鄧艾的清醒認識可以從他料定蜀兵會卷土重來上看出來。鄧艾不僅料定蜀兵會卷土重來,他還提供了蜀兵會卷土重來的五大理由。

一、蜀兵雖然退去,卻有乘勝之勢;魏兵則有弱敗之實。所以蜀兵會卷土重來。

二、蜀兵都是孔明調教,有組織,有紀律,所謂精銳之兵;而魏將不時更換,軍士訓練又不熟。兩相權衡,蜀兵定會卷土重來。

三、蜀人多以船行,魏軍皆在旱地,勞逸程度不同,所以蜀兵會卷土重來。

四、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四處都是守戰之地;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魏兵必須分頭把守。蜀兵若合為一處而來,以一分當魏兵四分,占盡便宜,所以蜀兵會卷土重來。

五、如果蜀兵自南安、隴西二處而來,則可取羌人之谷為食;如果出祁山,則當地有麥可就食,解決了軍糧供應問題。所以蜀兵會卷土重來。